首页 理论教育 IT男返乡: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大棚农业

IT男返乡: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大棚农业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洪光利用专业优势,自主开发了一套蔬菜大棚生产全程直播系统。目前,李洪光在北庄村联合两家合作社进行了新模式改造,改造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全年若出现亏损,差额全部由公司承担。

IT男返乡: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大棚农业

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华为工作六年,如今在深圳拥有三家科技公司的昌乐小伙李洪光,2015年返乡创业。这个34岁的“IT男”,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改造传统蔬菜种植,将无土栽培、水肥一体、种植全程直播、O2O销售配送、产品追溯等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和优价。

7~8月份,一般是蔬菜大棚闷棚的时节,而昌乐县朱刘街道北庄村李和百姓菜园的种植示范棚今年不用闷棚,棚中的西红柿依然茂盛生长,且全部坐果良好。

“不闷棚,是因为无土栽培不用担心土传病害问题,降温用了遮阳+微喷双重措施,大约可以降8℃。”李和百姓菜园理事长、深圳市岳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光告诉记者。据了解,西红柿根线虫病是造成西红柿死棵的最严重的土传虫害,种植户通常需要进行夏天闷棚操作来控制其危害。“但即使是闷过棚,死棵率也会到15%~20%。”李洪光介绍。

李洪光采取的措施是用双层防水布隔绝土壤,栽培基质全部用椰糠,然后配上水肥一体化设施和遮阳、微喷等降温设施,让大棚四季随时都能生产。他从去年开始做实验,验证了改造后的模式还具有定植后缓苗快、生长快、产量高等优势。据测算,如果扣除死棵因素,再加上增产部分,这种模式总的产量比传统种植可提高近50%。“最主要的,无土栽培能最可靠地保证蔬菜的绿色食品品质。”李洪光说。(www.xing528.com)

李洪光利用专业优势,自主开发了一套蔬菜大棚生产全程直播系统。硬件方面就是在大棚内布设电脑和多角度监控探头,软件方面与开发的移动端商城对接。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进入直播通道,可随时观看大棚内的生产及作物生长状况。他计算,改造一个1.5亩的传统种植棚,全套下来大约需要10万元。一台水肥一体化机可供4~6个棚使用。如果成片改造,只改无土栽培和微喷、遮阳,平均每个棚需3万~4万元。

目前,李洪光在北庄村联合两家合作社进行了新模式改造,改造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按传统棚年收益来算,先付签约农户全年60%的保底收益,一个财务年度末再付另外40%,全年额外盈利部分再与农户二八分成。农户只负责日常种植管理,销售全部由公司负责。全年若出现亏损,差额全部由公司承担。一家合作社负责管理10~20个棚,公司根据其管理所有棚的整体业绩给予理事长发放工资和奖金。

“像西红柿,农户每年有6万保底收益。不用浇地,基本也不用打药,省时省力。但必须按合作社要求运营管理。”参与其中的昌乐县球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光介绍。

李洪光的销售是O2O模式,通过微信服务号平台,实现线上预订、冷链配送及直营店提取,部分客户送货上门,终端销售价格一般是普通市场价的2~3倍。他还专门开发了一套二维码追溯系统,所有配送产品均可实现扫码追溯,在生产直播以外,又加一层品质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