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防治危险废物污染

全面防治危险废物污染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系统,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建立危险废物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内危险废物产生源、成分、产生量、处置去向。

全面防治危险废物污染

(一)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区集中供热并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区域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特点,在分析现有和拟建企业之间的物质流通、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措施和入区行业的环保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所有的资源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步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根据园区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实施循环经济应从三个层次入手,即实现园区企业自身、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园区外部的物质循环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改造,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一批循环经济企业。要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循环型示范园区,在区内重点行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2.集中供热

园区规划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对工业企业供热。入区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自建导热油炉或焙烧炉时,必须使用液化气、轻柴油等清洁燃油料,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3.清洁能源

规划能源利用方面优先考虑管道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使用,逐步实现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安棚镇属于长江流域,是国家重点控制的流域之一。在园区建设时,应结合拟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形成完善的工业废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区内所有废水集中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外排。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对居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农肥使用的日常管理,避免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合理控制农肥的使用量。

1.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

加强现有的重点水污染单位的控制及治理;完善区内污水收水管网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环评建议控制指标要求后排放;推行节约用水的奖励措施,实施中水回用,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

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限制采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保证地下水的相对稳定。规范区内工业废渣、垃圾的堆放,做好固废堆场的防渗措施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废水处理设施应采取隔水保护层等防渗漏措施。严禁废水不经处理排放,防止受污染地表水体下渗影响地下水资源。实施集中搬迁安置,配套给水设施,减少现有农村生活地下水开采。居住区化粪池应有隔水、防渗性能。居住区垃圾应及时清运,尤其是多雨季节。垃圾堆存处要有防雨设施,要选择防渗漏的容器建筑材料。

(三)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园区内的噪声主要为生产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噪声防治原则:有效地分流园区内部、对外交通,降低交通噪声;提高园区绿化率,道路两旁设置绿地隔离带;在各类噪声污染源周围设置防护林带;划分环境噪声控制区,通过用地布局,规划措施与管理措施综合保护园区声环境。

1.企业达标治理

加强环境管理,企业噪声排放须达到对应功能区标准,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和消声等措施,必要时应增加设置隔声罩、隔声屏障等措施,企业的总平面布置上应充分考虑高噪声设备的安装位置,将其布置在远离厂界处。老工业源噪声污染超标排放的要进行限期治理,新污染源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www.xing528.com)

2.建设施工噪声治理

建设施工期间机械噪声应加以治理,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建设中采取低噪声的施工工艺,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代替传统的高噪声设备;对一些固定的高噪声设备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并采取一些噪声屏蔽措施;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教育;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对于必须连续施工工程在夜间施工时,应经地方环保部门批准,并事先向居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交通噪声防治

规划设置道路两侧的绿地隔离带,这些绿化带除具有景观、防尘等作用外,还可起到降噪的作用。另外,建议加强如下噪声控制措施:在交通规划中应考虑交通噪声影响问题,合理规划、组织区内对外的交通,以防止交通噪声污染。交通道路应根据交通量合理设计,制订合理的车流量分配方案,保障区内对外的交通通畅。优化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树种,多类型植物、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在增加道路景观的同时,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对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以降低对外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固体废物处置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建立分类收集系统

分类收集是实现固废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力保障。分类收集有利于减少固废的运输、处理和处置工作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建立园区固废数据库,搭建综合利用平台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分类堆存,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卫生填埋,其临时贮存场地应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园区管理单位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各单位固废产生量、固废性质等,建立固废管理数据库。并结合各企业生产特点,促进区内各企业间形成固废利用的良性关系,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

3.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水平,采用清洁原料,节能降耗,从源头减少固废产生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固废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4.严格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建议制定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坚决杜绝危险废物随意堆放,对危险废物实施严格管理。建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系统,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建立危险废物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内危险废物产生源、成分、产生量、处置去向。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运“三联单”制度,危险废物处置须由有资质单位进行。

5.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置

建议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不可利用部分送垃圾填埋场安全处置。

6.建筑垃圾处置

园区建设应尽可能平衡挖、填方的土方量,减少土方外运,在园区内建立临时堆放场地,防止废土、废物随处堆放。施工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