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桐柏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对区内循环化改造和发展构成了明显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特点的限制
近年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短缺逐渐成为阻碍化工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国内化工产业的环保政策、产业政策逐渐收紧,客观上要求化工行业加快调整升级。从碱硝资源来看,园区对伴生资源、低品位资源的利用仍然不足,且按照现有的开发速度,已经探明的碱硝资源仅能维持80年左右;若年产量提高一倍,现有储量仅能维持40年左右。虽然安棚碱硝矿产仍处于“壮年”时期,但是碱硝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终将面临枯竭的局面。园区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有限性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首要瓶颈。因此,在园区建设的前期及时规划,积极进行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每一个链条、每一道工艺都最优化配置,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探索资源不可再生条件下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立县战略倒逼碱硝化工产业升级
近年来,桐柏县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基本战略,构建了完善的生态工业发展体系。为进一步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桐柏县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为重;统筹兼顾、建保并举;分级负责、重点整治”的原则,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桐柏县成为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优、人民生活水平高、环境质量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现阶段,园区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园区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粉尘、燃煤锅炉产生的粉尘以及生活设施产生的油烟废气和汽车尾气等。二是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时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三是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交通噪声以及社会噪声。四是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业固体废物与建筑施工垃圾和运输垃圾、生活垃圾。除此之外,园区低端产品仍占一定比例、高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偏低、现代碱硝化工产业体系尚未建立。
企业发展与桐柏县建设生态强县的战略相背离,园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碱硝化工产业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倒逼碱硝产业升级。在树立发展生态工业的总体战略下,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包括河南中源化学、明星化工等在内的碱硝骨干企业,不断拉长碱硝化工产业链条,提升碱硝化工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力争将桐柏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碱硝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升碱硝化工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
园区的公共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包括研发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污染物处理平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以及运营监控平台等,建立覆盖产废、回收、物流、再生、应用、管理、环境监测等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政策集聚、合作共赢。配套服务业仍然滞后,园区未配套建设金融、咨询、科技转化、市场拓展、进出口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问题比较突出,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但目前只有“一横一纵”(碱都大道、新安路)发挥着较大作用,仅碱都大道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其余道路功能不完善,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不足。此外,园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建设也较为滞后,固废集中处理与交换平台、化工产品信息平台等尚未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必将影响园区近期的发展和园区今后扩容的需要,亟待完善和加快配套。
(四)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产业规模偏小,环保压力大
园区早期偏重于项目招商引资,工业企业过快发展,在各功能布局上,存在交通干线与居住用地直接相邻、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混杂等问题,在空间规划和布局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企业缺乏科学完整的规划,一般是先建设后规划,这就导致关联企业间布局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安棚化工专业园区产业结构呈现重型化的特点,总体而言,园区仍是“两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此外,园区目前不同化工产业间的相互关联较少,节点关联度不高。并且园区相当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因此依靠企业自身实现清洁生产的成本偏高,企业难以承受。一是废水处理项目基建投资很大,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二是需处理污水较多,综合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来算,每天需处理1万立方米。因此,园区一方面需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延伸化工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完善小型企业退出机制,对与园区整体发展要求不符的部分企业予以迁出,提升产业质量。(www.xing528.com)
(五)激励政策缺位,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压力大
国家对化工循环经济的支持与扶持尚未探索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循环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引导、扶持与支持,现行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只有经济上可行的项目才得到发展。受制于企业规模,部分企业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原动力不足。园区正处于区域拓展与开发建设的高峰期,在围垦造地、基础设施、能源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相较之下,投资于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内重大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项目上的资金供应则存在一定的缺口。
园区建设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一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金融业发展水平低,导致园区及周边金融环境差,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时,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二是园区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信贷规模偏小,门槛过高,手续复杂,资金压力剧增。三是地方财政可用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园区的发展。
(六)技术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园区缺少相关的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的审计流于形式,只有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产生工业技术,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和环境的损益分析制度,才能使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这同样依赖于掌握这种先进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园区虽然拥有石化产业集群、废橡胶(塑料)利用、废润滑油利用等科研平台,但配套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将是制约其循环化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储备不仅需要学术带头人,更需要千万个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促进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实现技术突破和工艺改进。
园区的发展对技术的依赖非常大,生态产业链的每一节点都要借助先进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工艺。尽管在某些方面园区推广运用了先进技术,可是一些技术还处于刚研发完毕的阶段,无法立即得到运用和大范围推广。加之缺少用于技术创新的财政资金和上级补贴,无法形成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当前,园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框架还未完全形成。园区成立后,尽管积极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伴随园区规模逐渐扩大、入园企业越来越多,供排水以及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亟须改造强化,园区的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关键性基础设施工程也亟待完善。
同时,园区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各大城市高素质人才进入区企事业单位就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是园区循环化改造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园区内企业整体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与省内其他园区的差距明显,带动内部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缺少研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产业发展的内涵有限,严重影响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及关联行业的正外部效应。
化工专业园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以其独特的聚集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地域优势以及示范效应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却是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的重要环节以及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形态。化工专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对促进园区内企业组建新型合作关系、改进经济发展质态、产业生态化转型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园区循环化改造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改造过程的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