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区环境分析:基于SWOT的微观视角研究

园区环境分析:基于SWOT的微观视角研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微观环境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会与挑战威胁等进行综合考察。特别是众多化学工业园区,环保意识的缺乏使得园区内环境达标指标偏低,环保产业发展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很低。

园区环境分析:基于SWOT的微观视角研究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微观环境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会与挑战威胁等进行综合考察。内部优势与劣势具体包括:园区组织结构集散程度、规模效应的实现程度、政策法规的保障水平、园区融资能力的改善状况、区域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及利用效果、人力资源的充足程度、技术水平的领先水平等;外部机遇与挑战具体包括:园区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否、资源环境对所在产业的总体约束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利用程度、同类企业市场占有率及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减情况等。

SWOT分析如表4-1所示,对目标对象所处的潜在环境进行理性判断,进而结合其发展方向及所处区位的优势条件,提出符合对象发展需求的模式及对策等。

表4-1 SWOT分析

(一)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部优势

一方面,从区位来看,桐柏县处于中原经济区对接武汉城市圈、京广经济带联通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地,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中,相较于中西部其他区域而言,具有区位近邻、土地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是产业转移(尤其是碱硝化工相关产业)较为理想的承接地,地理优势非常明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降低工业运输成本,为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区位条件优越,具有临近消费市场的比较优势,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产业园区而言,桐柏化工产业园区具有临近消费市场的比较优势,我国碱硝化工企业多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等地,而市场需求多在东部和南部,使地处中原,连接京广、焦枝、宁西铁路的桐柏碱硝化工企业具备了靠近市场、贴近用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占有我国东部和南部市场。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市场看,美国为该区域纯碱的主要供应国,而桐柏天然碱依托区位优势,以其高品质、低成本成为唯一可与美国争夺该区域纯碱市场的主导力量。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部劣势

1.园区缺乏前期整体规划,整合力度不够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许多工业园区主要是在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这就使得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范围内的统筹协调,更没有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地方政府在规划园区发展时,往往只从本地经济出发,很难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在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上也无法与周边园区协调配合,结果造成园区功能分布混乱,各地间的无序竞争激烈。许多工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比较好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尚未制定。工业园区由于循环经济规划和设计工作的滞后,造成产业导向、行业布局与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宜,甚至有悖增长,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众多化学工业园区,环保意识的缺乏使得园区内环境达标指标偏低,环保产业发展在工业中所占比重很低。

2.园区内环境管理落后,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多数园区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及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平台,致使部分企业对国家及园区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技术发展严重滞后、融入园区统一管理体系困难、企业间废弃物信息交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发生,致使部分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寻求废弃物原料,客观上也阻碍了第三方研发和信息咨询与服务产业的发展。园区内环境管理落后,大部分工业区的排污实行总量控制,但由于各企业之间缺乏联系,都处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园区管理委员会没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经济投资来源,来建立污染交换信息系统,使园区内的企业构成横向联合的关系,使整个工业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目前,许多园区所在的各级政府部门尚未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政策来推动和保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税收等政策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还不够多,法律、法规等建设尚不完善。

3.产业链不完善

部分企业的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相对突出。目前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相对单一,按照以下游深加工带动上游再生资源回收的发展模式的要求,亟须建立上下游产业相衔接同类型企业相聚集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在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外部机遇(www.xing528.com)

1.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十三五”的发展实践,循环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已逐步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环保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2.国家加大资源循环和产业链接科技创新投入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被纳入《科技中长期规划》,仅2008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节能减排、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拨经费投入111亿元,重点解决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对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技术瓶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外部挑战

1.园区结构矛盾突出

众多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没有强调共生共荣的原则,内部结构矛盾突出,以至于造成企业行业范围跨度大而复杂的局面,无法形成发展循环工业园区所需要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对于已形成较为定型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类型和基础设施体系的早期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施园区整体的循环化改造难度较大,并且实施循环化改造的时间跨度也会相对较长。

2.园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位置分布不合理

原主导产业与周边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趋同,缺乏自身特色,不利于对外发挥光环效应,而园区内的产业结构却增加了企业原材料运输与废物处理费用,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化工专业园区面临突出主导产业、协调可融合产业、转移不适宜产业、淘汰落后产业问题,并且园区产业分散,缺乏明确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议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现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五大产业分区域集中布局,从而形成产业区域聚集,并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配套体系。

3.公众循环经济意识薄弱

园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动力不足,推动循环经济持续化发展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针对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废物资源化利用率的相关规定仍是薄弱环节。同时,由于宣传力度还不够,造成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普遍缺乏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往往认为循环经济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只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实施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足。

4.土地资金供应缺乏,要素制约作用凸显

土地是园区经营的基本资源。几乎所有工业园区都把用地问题当作影响和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企业的增加,土地将继续制约园区发展。工业布局调整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资金的运作,特别是规划实施的初期必须投入启动资金,而工业布局调整的收益往往需经过若干年以后逐步获得。由于筹措不到足够的资金,目前不少新建工业园区或被迫由园区所在地政府负债经营,或不惜加大园区建设成本采取分步开发。同时,受土地、房产权证办理滞后的影响,入园企业普遍存在因担保难而贷款难的问题。企业越困难,调整越迫切,盘活存量的动力越强,但在银行资信度却很低,商业贷款希望很小,自筹资金又力不从心。随着开发建设进度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