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环境方面有PEST分析方法,它通常是基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对影响园区的政策(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gical)等四大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图4-1所示,综合评价其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一)政策环境
图4-1 宏观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是指与研究对象有潜在或直接联系的政治体制变更状况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情况。政策环境可从宏观层面给予化工专业园区以引导,鼓励企业按照政府对国家未来走势的预期合理布局及规划企业发展方案,其主要研究对象包含:园区所在地区政治环境稳定程度、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情况、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情况、鼓励与限制产业的变更情况、政府采购规模的变更情况等。政策环境应用于园区整体层面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法规保障方面。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行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规范合理地调整园区产业布局,建立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提高园区的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政策支持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至2015年,一半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需实施循环化改造。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明确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支持力度。
(二)经济环境(www.xing528.com)
经济环境的变革可从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影响园区的发展水平,如融资环境的改善,可大幅提高园区流动资金状况,促使更多的劳动力参与生产活动,同时也可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园区供给数量的增加。经济环境方面,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切实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类企业投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市、县、园区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参与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积极性,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改良和产业链接项目的实施。2014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该过程中社会矛盾容易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需抓住现有的宝贵时机,特别要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优势,保障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是指园区长期发展过程中公众形成的社会意识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状况,公众生活状况及消费模式、资源及环境的约束状况等。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国家发展重点战略,各级政府对大中小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更为关注。在农业、工业、建筑和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遵循循环经济的4R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推动工业代谢产品的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网状循环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升级,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等7大重点工程,在政、产、学等层面整体上形成了有利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良好氛围。同时,国家正着力构筑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正在进行可视化系统研发,增进企业之间原材料与废弃物类型及数量的识别,加快技术创新及新型管理经验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三废排放信息及其他环境信息的公开发布,为企业提出警示,让同类企业向其中环境效益最佳的企业看齐,同时也减少了政府监管部门及普通公众对企业监督的难度和成本。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能够激发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现有技术工艺的研发潜力等因素。产业园区强大的科技能力可以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技术支持。这些科学技术包括:①高新技术。大多数高新技术在应用中都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对促进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环保技术。环保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在生态技术、消费技术之外增加了可以将生产、生活废料还原利用或妥当处理的技术,不仅可以缓解环境容量的萎缩与环境质量的衰退,还可以为未来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③适用技术。即与我国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的技术,是高新技术、环保技术的有益补充。技术环境方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综合治污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作为优先主题;2012年科技部牵头正式发布了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对园区和区域层面废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进行重点部署和资金投入,已在诸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国家仍在如下领域继续攻破若干技术瓶颈和机制障碍:首先,在各行业排放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正着力推进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理念,对资源优化利用及废弃物再生利用等进行综合引导;其次,着力构建资源环境价格综合评价体系,资源稀缺性价值及环境外部性价值并未纳入现有经济体系之中,避免市场失灵以及只循环不经济或只经济不循环的现象发生;最后,着力创新节能环保产业共性技术,通过新能源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及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满足我国资源能源稀缺形势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