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经济理论的应用与问题探析

生态经济理论的应用与问题探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态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1.生态经济理论在建设生态省方面的实际应用目前我国已有12个省制定与实施生态省建设。此外,中国独特的生态文化视角将产生出不同于西方生态文化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研究观点。

生态经济理论的应用与问题探析

(一)生态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1.生态经济理论在建设生态省方面的实际应用

目前我国已有12个省制定与实施生态省建设。生态省建设是指面对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运用生态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寻求合理的动态平衡临界点,实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指标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生态省的目标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或绿色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合理,总体竞争力强,现代生态文化基本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和基本消除,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入富裕阶段。生态省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环境保护、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方面开展建设。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的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可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可以分解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结构优化效率公平等目标。所谓生态城市,可以做这样的概括:它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这样一个稳定的、协调的和永续发展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复合系统。它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兼顾经济高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全面进步,所以说,生态城市是破解当代城市问题的必然选择。

2.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实际应用

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农村的运用突出表现在农业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当今的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化学。当今世界上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很高的国家,往往是化肥施用量很多的国家,而化肥施用量超过一定限度,又会破坏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导致土壤耕作层变浅、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发僵变硬、肥力日趋衰竭。农业化学化的另一方面,是在农业中大量施用农药,这既会增强农业生物(包括害虫)的抗药性能力,又会大量杀死益鸟益虫,并严重毒化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我国农业不能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农业生态工业园。通过各个农业主导产业的相互耦合,合理地组织与布局生产,最大限度地互相利用和发掘资源潜力,节省外来资源的输入,降低农业废弃物的输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农业生态工业园包括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两种应用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的生态链,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梯级利用;通过建立系统的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利用,最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

3.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生态经济理论在我国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就是“绿色住宅”需求的兴起。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建筑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对此,我国政府近几年陆续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管理规定,各地也大力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节能住宅和墙体材料。“绿色住宅”内合理搭配的各种木料会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绿色建材具有环保、节能、隔音等优点;“绿色住宅”的用水都是多次性用水,还能把污水转化为中水来浇花、洗车;“绿色住宅”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天然能源,减少其他能源的消耗;绿色小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等等。所谓“绿色住宅”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在能源的利用上,既要保证有效服务,又要保证能源低污染、低成本运行;在水的利用方面,建设良好的雨水回收和污水处理的节水循环系统;在日常管理方面,要做到合理维护和良好维修,保证不给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它要求在不同季节都能享受相同的、可随时调节的温度;它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采光能力,在室内能让居住者视野更广阔地观赏户外景致;它要求住宅能通风,排除室内异味或污染性气味;等等。

(二)生态经济理论存在的问题

1.生态经济理论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后的大创新生态经济学(www.xing528.com)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污染)和资源问题(能源、粮食)都具有综合性质,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全球变化及有关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也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手。因此,要建立起符合生态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

2.研究方法必须注重整体性

生态经济问题反映的是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冲突和利益关系,这样的问题需要生态经济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一致。尤飞、王传胜认为区域生态经济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动态、空间特征的模型。只关注于单一资源或物种的分析方法不能充分地显现出整个生态系统的价值,因此必须加强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这类方法代表着成熟阶段的生态经济学,必将为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3.传统文化在生态经济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忽略了在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中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国始于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的传统文化和信仰,对社会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生态经济研究中,社会经济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在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中要特别重视传统文化遗产在平衡环境与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生态系统状况进行测度时,可持续性的考虑必须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相互作用。此外,中国独特的生态文化视角将产生出不同于西方生态文化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的研究观点。

4.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对生态经济理论的影响

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尽管很多的研究假定一个更复杂的层次控制着生态系统,我们还是很难得到充分的数据和制定有效政策来实施生态系统的管理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