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2016年,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40号),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加快推进业务转型、结构调整,以服务外包转型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扩大离岸服务外包规模,鼓励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获取竞争优势转变,努力增加外包业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外包业务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促进企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高效、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发展概况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6年,上海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03亿美元和67.25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24%和12.36%,占全国(31个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0.3%和10.22%。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目前已覆盖全市16个区县。其中,执行额排名前五位的浦东新区、徐汇区、静安区、闵行区和黄浦区的合计执行额占全市执行总额的91.72%。杨浦区增速最高,为305.93%,闵行区和普陀区分列第二、第三,增速分别为142.52%和118.54%。
上海现有浦东新区、长宁区、静安区、黄浦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等5个(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区;还有张江金融信息、张江生物医药、南汇生物医药、卢湾人力资源、陆家嘴信息技术、浦东软件园信息技术、长宁数字媒体、天地信息技术、张江信息技术、金桥研发设计、嘉定汽车研发设计以及财经大学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等12个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另有2个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6个市服务贸易示范项目(均为服务外包相关)。
从业务类型看,2016年上海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金额分别为36.32亿美元、18.18亿美元和12.76亿美元,[1]占全部执行额的比重分别为54.00%、27.03%和18.97%,分别较上年增长4.55%、67.94%和-10.61%。其中,ITO增长保持平稳;BPO增长明显加快,增速显著;KPO则出现负增长。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发包国家和地区有120个,发包来源国别已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包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和日本,执行额占比分别为32.98%、13.07%、9.49%、8.83%以及8.00%,合计占全部离岸执行额的72.37%;前十位的国家(地区)的业务总额则占到全部离岸执行额87%左右的份额。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上海的发包执行金额为8.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8%。
2016年,上海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69家,截至2016年底,商务部统计系统内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 876家(包括272家技术先进型企业)。截至2016年底,全市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就业人员39.42万人,比2015年底新增3.57万人,其中87.5%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2016年,上海以67.25亿美元的离岸执行额在31个示范城市中排名第二,但12.36%的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8.58%高出近4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累计为336.73亿美元,占全部示范城市累计执行额的比重为10.94%,在全国排名第二。
图1 截至2016年部分示范城市服务外包执行情况
整体看,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在人力成本持续攀升、商务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在市场倒逼和自身业务能力提升的双重驱动下,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逐步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业务转型,从低附加值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升级。如,KPO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依托“医药研发技术平台”向“一带一路”国家对外输出研发技术的能力。
上海通过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促进了在岸外包发展,推动了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并为上海产业更好地辐射长三角及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环境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良好,得益于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等各方多年来致力打造的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服务业发达,专业服务优势突出
近年来,上海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不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9 362.3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增加值2 374.5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势良好。
2016年,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增加值增长15.1%,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一次超过金融业,成为上海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也都超过15%,显示出很强的发展潜力。
上海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较先进,市场化机制比较完善,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程度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已拥有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尤其金融、商贸、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发达,此外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也都比较发达,与国际接轨程度高。
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市场体系、专业化的分工,为上海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外向型经济,外企成为发展主力
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积极“引进来”,吸引外资外企落户上海,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鼓励“走出去”,助力上海企业进军国际,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持续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外资企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主力。目前上海运营中的外资企业总量约4.76万家,2016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5 153个,实到外资185.14亿美元,同比微增0.3%,连续17年实现增长,实到外资占全国的15%。[2]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外企在上海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影响巨大。其中,外资百强企业更是主力中的主力,其合计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企五成以上,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占全市外企四成左右。
服务业吸纳外商投资保持增长。2016年,上海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5%,占全市实到外资的88.2%,服务业成为吸纳外资的主要产业,上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商贸、咨询、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百强外企基本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其中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已有242家。
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到外资达到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60.9%。新型电子设备、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投资增多。
总部经济成为发展加速器。2016年,上海新设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5家。至2016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580家、投资性公司330家、外资研发中心411家(其中全球研发中心40余家),上海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地位继续巩固。
外资跨国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上海的发展不但为上海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动力,其在上海设立的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共享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是推动上海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实力强
上海高校资源优势非常突出,高等院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数量全国排名第三,985高校数量全国排名第二。上海科技研发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科研中心,科研实力强,拥有一大批科研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46家(截至2015年),以及上海光源、转化医学中心、蛋白质中心、肝癌科学中心等一批前沿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船舶、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奠定了较强的研发基础。2016年,上海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76人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上海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2011年上海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11%,与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2015年上海达到3.7%,和韩国处于同等水平,接近以色列4%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上海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力度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2016年全市享受扣除企业8 926家,同比增长31.38%。
科研成效明显。2016年,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5.2件,同比增长25%;PCT专利(《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1 560件,同比增长47%,均创2010年以来最高增幅。
上海正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和服务大数据,促进科技资源科学统筹配置和共享利用;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全球科研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科研的大踏步发展已成为上海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
4.人才环境优越,人才基础好
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中国首屈一指的一线城市,上海具有优越的人才虹吸效应。上海非常重视引进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沪,制定了许多鼓励政策,实施各种签证、居留、就医、就学等便利化措施,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2016年,上海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体现了显著的人力资本优势。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6.9%,比2015年增长约5个百分点,全市每四个就业人口就有一人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上海全市64所高校每年毕业生有17万左右,给服务外包产业提供和输送了大量的软件及相关基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上海培训产业也较发达,涉及服务外包的社会化培训方面,基本涵盖了职业、能力和专业证书培训等多个方面,涉及语言教育、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专业服务等众多领域,为人才从学校到社会提供了各种衔接。可以说,人才基础是上海服务外包升级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
5.政策措施得当,支持有力度
为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2016年上海市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训、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高竞争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市商务委继续发布《上海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版)》;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2016年度国家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贸易)实施细则》;市商务委等三部门制定、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修改并发布《2016年度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申报有关情况的说明》。通过上述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国家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范围,规范使用国家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大地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在内的平台发展;扩大市级资金支持范围,将中高级人才培训、企业聘请境外专家和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营销平台等纳入新的支持范围。
二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市商务委支持企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合作,在印度举办主题为“加强中印合作伙伴关系:聚焦科技、创新、金融和IT服务”的论坛,推动上海、印度企业加强合作,强化重点企业培育。组织举办第十四届“上海软件贸易发展论坛”,给企业搭建业务交流、合作洽谈的高端平台。
三是强化人才培训。举办人才培养“千百十”行动,即千人招聘会、百家企业推介和十位创新企业家进校园,缓解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完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在商务部指导下,发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上海)”功能,研究促进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加大人才培训服务的路径和实施标准,提升服务外包的整体培训水平和有效性。继续做好对服务外包新员工的培训支持。
四是探索便利化服务措施。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作用,持续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会同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探索研发样本通关降低查验比例、低风险进口产品缩短审批时限、减少许可批件等措施,便利企业开展业务、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建设浦东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等平台建设,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在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将具备条件的自贸区服务外包专业园区认定为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加大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力度。
6.良好的营商环境
上海是中国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6年《法治蓝皮书》,上海是中国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最高的城市,北京位居第二。上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改革开放力度大、现代化水平高、国际化程度强,提供了发展离岸外包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上海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不懈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尤其是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自贸区紧紧围绕投资、贸易、金融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富效率的体制环境。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已成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
上海市一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构建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2016年,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展改革委、商务委、科委、工商局、质量技监局、版权局制定了《关于加快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沪知局〔2016〕133号),引导和鼓励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发展,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2016年,上海受理各类专利申请量合计119 937件,比2015年增长约19.9%。从全市看,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有利于增强国际发包方对上海服务外包企业的信心,有利于提高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城市竞争力。
二、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运行特点
2016年,世界经济依然复苏乏力,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刻演变,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但跨境产业链、价值链加速融合,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增长趋缓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提高发展效率和效益成为改革主线,经过1996年以来的“二十年”高速增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也进入平稳发展期。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继续稳步快走,从整体上看,各发展指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额为67.2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36%。从2012年以来,除2015年出现微幅下降外,每年规模都保持2位数以上增长,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6.7%,显示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图2 2012—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情况(离岸)
2016年,上海ITO、BPO和KPO离岸执行金额分别为36.32亿美元、18.18亿美元和12.76亿美元,占全部业务的比重分别为54%、27%和19%,与2015年相比,BPO和KPO之和占比提升,与ITO几乎平分秋色,显示专业服务和知识技术服务外包发展良好,上海不再ITO一枝独秀,这样的业务结构更具有可持续增长性。
图3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情况(按业务)
三大类业务增减不一。从执行情况看,ITO较上年增长4.55%,主要原因是软件研发及开发业务增长较为显著。BPO较上年增长67.94%,占全部业务类型的比重提升至27%,较上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财务与会计管理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专业业务外包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有较大的增长。KPO较上年下降了10.61%,主要是受检验检疫审批手续变化影响,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服务有较大幅度下降。
(二)增长速度较快,质量较好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总额较上年增长12.36%,当年从业人数较上年增长10.95%。同期,全国31个示范城市离岸执行总额为657.8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8%;从业人数为596.02万人,较上年增长34.32%。上海执行额的增长速度高于示范城市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但从业人数增长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上海增长质量优于示范城市平均水平。
以人均执行额为例,上海为17 100美元[3],31个示范城市为11 000美元,上海人均执行额为示范城市平均水平的1.55倍,显示出上海服务外包的劳动附加值更高。
表1 2016年上海与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人均执行额(离岸)
资料来源:商务部、上海市商务委。
与2015年比较看,2016年上海人均执行额较上年的16 700美元增长了2.4%,显示出服务外包的劳动附加值在持续提高。
表2 2015—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人均执行额(离岸)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三)发包国别广泛,业务集中
2016年,上海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来源地覆盖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12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增加了4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来源国家更加广泛。不过,离岸业务主要仍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国家,分别占全部离岸业务的36.3%、36.0%和26.4%。
其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离岸执行额为59.27亿美元,占全部业务的88.1%,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份额为72.4%,显示发包业务高度集中在少量国家。(www.xing528.com)
表3 2016年上海承接服务外包目的地前十个国家(地区)
资料来源:商务部、上海市商务委。
图4 2016年上海承接服务外包目的地前五个国家(地区)
美国依然占据上海发包来源国的榜首,但份额正在逐步降低,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份额则正逐步增长。
(四)浦东表现突出,各区全面发展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发展覆盖本市全部16个区县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其中,浦东新区依然高居区县榜首,以44.4亿美元的执行额占全市执行总额的66.0%,表现依然很突出。徐汇区位列第二,占8.3%,增速高达26.9%;原静安、闸北合并后,静安区首次进入第三名,占比6.4%,增长18.2%。排名前十的区县中,杨浦、闵行和普陀区增速超过100%,分别为305.9%、142.5%和118.5%。
从总体看,上海市区发展好于郊区,执行额排名前十的区县占全市份额的99%。其中,浦东新区依然一枝独秀,但增速仅1.64%,所占份额有所下降;其他区县正快速发展,徐汇、静安、闵行、杨浦等发展各有特色,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16年第二至第六名比重合计为28.7%,较2015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从全市看,各区县服务外包开始呈现全面发展态势。
图5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情况(排名前十的区县)
图6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占比情况(排名前十的区县)
(五)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成接包主力,本土企业有待成长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外包领域,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也是绝对的接包主力。2016年,上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共有603家,128家内资企业(占21.2%)执行金额为8.71亿美元(占13.0%),475家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78.8%)执行金额为58.54亿美元(占87.0%)。
图7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情况(按企业性质)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不仅数量和执行总额遥遥领先于内资企业,规模大、影响力大的企业基本也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16年,执行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3家,除中国银联和药明康德外,其余11家全部为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家企业的执行额占全市执行总额的三分之一,集中度非常高。
表4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亿美元以上企业)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一般还都是各细分行业的佼佼者。以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业务小类为例,2016年,176家企业中,排名前十的企业汇总执行金额占该小类执行额的56.7%,占ITO的23.8%,占上海全部执行额的12.9%,前十企业大部分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表5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情况(ITO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小类)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不过,较2015年相比,2016年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业务的金额增长7.8%,但所占份额反而下降3.7个百分点,内资企业数量和执行额均有较明显增长,主要是企业增加,如中国银联纳入统计,以及部分本土企业业务增长。但总体看,上海服务外包主体不能全依赖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本土(内资)企业亟待成长。
表6 2015—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情况(3 000万美元以上企业)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六)个别企业发展变化影响较大
根据上海服务外包统计数据,2016年,个别重点企业对本市服务外包发展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影响发包来源国排名。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思爱普(北京)软件系统有限公司2016年对德国离岸执行额分别大幅增长约3 000万美元、2 600万美元和2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989%、718%和283%;加上新增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贡献的1.64亿美元,使德国从2015年第十位一跃成为上海接包来源地的第四位。
决定个别业务领域发展。2016年,新增企业银联国际有限公司,其2.49亿美元的执行额占数据处理服务业务小类执行额的50%,占当年全部执行总额的3.71%。2016年,新增的利丰贸易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和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额合计新增近4亿美元,使供应链管理服务小类增长440%。两个业务小类增加执行额合计约6.5亿美元,对BPO大幅增长贡献很大。
影响区县执行额增减变化。2016年,杨浦区执行额2.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5.9%。其中,易保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新增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等执行额约4 300万美元,贡献较大。
(七)从业人员层次提高
上海知识密集型从业人员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在全国居前列,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比较高。截至2016年底,上海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共有39.42万人,较上年新增3.57万人,新增人员学历层次继续提高,大学学历人员已占新增人员的91.3%,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75.6%。从增速看,博士人员增速最快,为25.0%;专科和本科人员分别增长21.3%和10.6%。高素质、复合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已成为上海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源泉。
表7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新增情况
表8 2015年上海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新增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八)拓展新市场显成效
上海承接服务外包目的地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和日本,执行额分别为22.18亿美元、8.78亿美元、6.38亿美元、5.94亿美元和5.38亿美元,占全部执行额的比重为72.4%。
2016年,除美国业务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四个国家的增长率均超2位数,其中,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排名未变但执行额和所占份额均增加;德国业务骤增342.8%,从2015年的第十名跃升至第四;日本执行额较上年增加14.4%,显示汇率稳定后企业接发包意愿增强,但排名跌至第五。
图8 2016年上海承接服务外包目的地前五个国家(地区)
从2012年至2016年,上海承接美国的执行额从14.03亿美元增至22.18亿美元,但占全部执行额的比重从38.7%降至33%;承接日本的执行额维持在5亿美元上下,但占全部离岸执行额的比重已从15.2%降至8.0%。2016年,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瑞士、英国、荷兰和法国已成为上海服务外包重要的来源地,上海离岸业务市场拓展已见成效。
(九)转型升级态势明显
从服务外包各业务小类看,2016年,上海高技术含量、专业性强、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态势较为明显。
从ITO看,软件研发及开发业务、软件技术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成为公司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的三类业务,占全部执行总额比重分别达到22.65%、13.91%和11.44%,合计占约48.0%,其中软件研发业务执行额增加2.59亿美元,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相关软件研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成为热点。
表9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执行情况(按业务类型)
续 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务委。
从BPO看,提供数据处理服务、专业业务外包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公司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占全部执行额比重分别达7.34%、3.71%和8.18%,合计占比为19.23%。其中,数据处理服务执行额增长约3.3亿美元,比重提升3.5个百分点;供应链管理服务执行额增长4.5亿美元,比重提升6.5个百分点。这些都显示上海专业服务增长较快,大数据分析也开始在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应用。
从KPO看,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是最重要的业务,2016年执行额为7.98亿美元,占全部执行额比重达11.87%,上海医药研发服务已覆盖全产业链,从“一单式”服务经过一般合同研发服务,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份额的合作研发转型,并向“一体式”全方位合作发展。
三、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展望
(一)多元发展格局日益显现
经过十年的发展,上海服务外包如今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未来发展将是多元市场、多元主体、多元业务的发展格局。发包来源地日益广泛,除了美日传统市场外,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日益成为重要来源市场;企业主体将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引领、民企和国企快速成长的格局;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出现,业务格局也将进一步调整变化。
依托“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建设发展,未来上海不但要成为国际接包中心,还将成为长三角转包的中心,甚至东亚地区发包的中心。
(二)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2016年,上海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中名列前茅,在领先的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二,逊于无锡,但12.36%的增速高出无锡增速近10个百分点,也高于排名第三的苏州,仅略低于杭州,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见图9)。
图9 2016年部分示范城市服务外包执行情况(离岸)
但是,上海市中心区域劳动力成本、商务生活成本等高企不下,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上海已不具备人口红利。上海服务外包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未来必然要依靠人才红利,也就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加大智力投入,依托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服务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创新成为外包发展新驱动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望带来巨大的创新研发溢出效应。近年来,上海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医疗设备、生物医药等关键性技术上有显著突破,并正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上海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发展,应当引导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创新将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驱动,建立创新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管理体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是事关产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这样才能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探索新业务、发展新模式、拓展新市场。
(四)改革开放带来外包发展红利
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海将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推动开放与创新融为一体发展。自贸区将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服务、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维修、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推进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高端服务领域的贸易便利化,这些将促进全球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先进要素在上海集聚,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并构建更开放、更具活力的服务业产业链和生态圈。
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作为产业链和生态圈的黏合剂,可望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
(五)数字贸易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交付产品和服务日益成为主流,数字贸易作为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结合热点蓬勃发展,推动企业跨境交付的产品、服务乃至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上海自贸区也正在积极探索兼顾安全和效率的数字产品贸易监管模式,数字贸易的发展有望为上海服务外包带来新的增长点。
上海拥有发展数字贸易的良好基础。2016年,信息、科技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第三产业领头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增加值增长15.1%,是上海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成为产业龙头,规模首次超过封装测试业,全年实现销售额365.24亿元,上海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装备战略产品已填补了我国产业链重要缺口。下一步,上海可积极探索系统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等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和促进数字贸易,推动服务外包新发展。
执笔:张 萍 杨 梅 孙烨清 曹佩华
【注释】
[1]除另有说明外,报告内执行金额数据均指离岸服务外包。
[2]2016全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 132.2亿元,按全年交易日平均中间价6.642 3折算为1 224.3亿美元。
[3]因在岸执行额数据统计不全,此处假设为零,忽略不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