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山卫镇卫通村、农建村被列为上海市市级重点整治区域。卫通村、农建村生态环境整治区域面积为3.07平方公里,该区域东至旧港河(镇界),南至龙航路,西至张泾河,北至卫通村路,涉及卫通村、农建村18个村民小组。该区域位于金山卫镇和张堰镇的交界处,是金山新城城乡结合地区,同时靠近上海石化和金山第二工业区,辖区内外来人口多,存在大量的堆场、垃圾场、废品回收站、无证建筑、不规范养殖等,生态环境和“五违”现象非常严重,管理难度很大,有的地方甚至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由此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长期以来,该区域群众对生态环境、治安等方面的投诉一直较多,同时也一直是政府想整治但始终难以下手的一块“硬骨头”。
自卫通地区(以下简称“307区域”)被列为市级重点整治区域以来,金山卫镇第一时间建立健全了“1+6+14”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即1个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农建村和卫通村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6个工作小组:建立了宣传信息资料组、政策法规解释组、执法整治组、督查协调组和后勤保障组;14个工作专班:由下派镇机关科室人员和村干部组成,将农户、商业、企业、堆场综合治理划片包干,建立责任清单、压实责任。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工作开展,在农建村设立了“金山卫镇生态环境综合指挥部”,在卫通村设立了卫通村分指挥部。在“307区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有力的推动下,金山卫镇在一个月内就全面完成了520户农户的签约工作。
在全面推进“307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中,金山卫镇紧紧按照“有决心、有力度、有参与、有成效、有典型”的工作要求,依法依规抓落实、抓成效,将“三个原则”贯穿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全过程,三个原则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也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注入了新活力。
一是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环境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实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如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意志和心声的《卫通村、农建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标准》中7个方面21条内容,在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时获得全票通过,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二是坚持“五先五后”的原则。按照“先集体后个人、先党员干部后一般群众、先难后易、先盈利性后生活性、先繁华区域后偏僻区域”的要求,坚持做到“签、拆、清、修、建”联动并进,在体现党委、政府决心的同时,积极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坚持“三公开和三通报”原则。将治理范围、治理目标、治理标准、治理进度以及后续整治效果等内容向广大群众公开,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减轻了治理工作的阻力和难度。
在“307区域”的环境治理中,“底数清、工作细、宣传深、党员带、难点联、制度明”六个特点贯穿始终。① 底数清。对整治点位进行反复排摸,切实掌握相关整治点位的第一手资料。② 工作细。专班人员耐心、细心地做好治理对象的思想工作。③ 宣传深。将迎风旗、公告牌、宣传栏覆盖于全镇主干道;下发告知书、意见征询书、承诺书;各层级通过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业企业法人会议、机关干部扩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确保家喻户晓。④ 党员带。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整治,成效明显,以党员干部的言行带动一片、影响一方。同时,团组织、工会、妇联在其中作用也较为明显。⑤ 难点联。对于重难点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联合区相关职能部门,汇集民智,破解重难点。⑥ 制度明。金山卫镇结合自身实际,以村民自治的方式,制定了《金山卫镇卫通村、农建村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范围和标准》,共计7个方面21条内容,让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在环境治理中,区镇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动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卫通地区环境治理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异常复杂,有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存在的各类矛盾、焦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跨职能管理的各类违法违规标准的认定,金山卫镇借力综合执法,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主动提请规划土地、水务、交通、城管、消防、环保、安全、供电、市场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联合执法,加快推进整治。
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单位,发放《整治意见征询单》,告知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或负面清单,做好前期的整治准备。例如沿街大理石加工厂,不仅存在违建、乱堆物的现象,扬尘等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对环境和周边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群众反应强烈。针对此种情况,金山区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各方协同配合下,消除了十多年来环境污染的顽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又如针对田间窝棚治理工作的特殊性,金山卫镇拆违办、派出所、规土所、安全事务所、城管中队、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对16个田间窝棚治理点联合下发告知书,有力地助推了后续拆除工作。
金山卫镇始终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作为治理的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治理的标杆。镇党政、人大等领导以及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主动倾听群众的需求,了解他们所想、所思、所需,始终把解决百姓民生放在首位,主动解决因环境治理带来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一是解决群众自身困难。积极帮助整治区域内的企业、商户、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农建村四组沈喜凤家庭,主动将原先建造在主屋南侧的三间违建房拆除。当得知她公公半身不遂,无法工作,婆婆年迈需要照顾,而她本人也刚刚下岗,全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她丈夫一个人身上的现状时,政府领导主动帮助沈喜凤牵线搭桥,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很快帮助她实现重新就业。
二是主动回应群众需求。主动做好违章建筑拆除后的房屋修缮等工作。按照“签拆清修建”联动并进,扎实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的合理需求,杜绝新的问题产生;针对拆违后菜场的设置、沿街商业布点、河道整治和农户畜禽养殖等这些群众关切的问题,积极面对,以最大努力回应群众的期盼,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是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307区域”未来发展,如将松金公路拓宽,改成城市道路;在查山的西侧,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休闲健身区域;将卫通地区列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规划建设等,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治理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www.xing528.com)
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发动,金山卫全镇干部、群众积极拥护,全力配合支持环境治理工作,并能够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周边的邻居、亲戚、朋友。很多家庭主动签约,并尽最大努力克服拆除违法建筑后带来的生活上的各种不便。正是在全镇人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五违”现象的消除进展顺利。在整个“五违”整治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头签约、带头拆违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正是这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卫通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通过统筹协调推进“307区域”的各项环境整治任务,金山卫镇“307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面貌实现了华丽的转变。“307区域”的整治工作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2016年5月6日,《解放日报》头版以“金山‘307高地’竖起整治‘作战图’”为题进行了报道;7月14日,《解放日报》专版报道了“从六个百分之百看‘307’精神”。
在半年多的集中整治期里,金山卫镇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扎实有序地推进“307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涉及的725个点位(农户520户、商户106家、堆场码头8家、不规范养殖28家、田间窝棚18家、企业45个),均全面完成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4.24万平方米,拆除率达到100%;涉及违法事项949项,消除949项,消除率达到100%,以上这些从根本上消除了该区域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现象。
金山卫镇在“307区域”整治工作中,始终坚持“迁、拆、清、修、建”联动并进,在完成点位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主要道路、河岸水系、村容村貌和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快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将“307区域”建设成为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持续的整治,各类绿化种植累计3.45万平方米,修缮、美化农宅外墙43.8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11个,并基本完成了社区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区域面貌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区域环境面貌的显著改善,进一步增强了该区域的吸引力,“大石头版画园区”等一些文创企业逐步入驻该区域,促进了区域魅力和形象的不断提升。
整治前的“307区域”查山河
整治后的“307区域”查山河
过去“307区域”松金公路沿线因违法建筑较多,沿街占道经营、跨门经营、沿街设摊卖菜等现象较为普遍,加之松金公路本身较为狭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流情况较为普遍,交通秩序相对较差,安全隐患相对较多。区域综合整治启动后,金山卫镇加强了对该区域管理的精细度,为解决周边居民对菜市场、小商铺的需求,在该区域专门统一规划建立了“农户种养自销临时疏导点”,并为沿街商铺统一定制了规范美观的店招、店牌。针对松金公路车辆、行人混流的问题,充分利用沿街违章建筑拆除后的空间,在种植绿化的同时,合理建设人行步道,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
整治后“307区域”内的人行步道
“307区域”范围内“五违”现象的显著减少,有效降低了各类违法行为的生存空间。整治工作告一段落后,卫通、农建区域可防性案件显著减少,卫通村完成“零发案”创建,并成功创建“平安示范村居”。环境美了、治安好了,经过综合整治的“洗礼”,村里的人心更齐了,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意愿也更强了,两个村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卫通、农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如农建村以“美丽大石头”党建特色品牌为引领,2017年全年共有党员群众600余人次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村共有30户家庭被评为村文明户,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程度焕然一新。
经过环境综合整治,“307区域”由过去的五违“高地”,华丽蜕变成了现在的生态环境“高地”、平安有序“高地”、和谐宜居“高地”。金山卫镇之所以能使一块过去历届政府都头痛不已的城市管理中的“牛皮癣”旧貌换新颜,变成目前居民交口称赞的美丽和谐社区,关键在于政府坚定的整治决心、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精细化的治理措施。
环境综合治理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短期的环境治理对区域面貌的改善显然是天翻地覆的,但要想打破过去长期以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循环怪圈,不断保持、巩固和提升环境治理成果,就必须依靠精细化的长效治理机制。要通过整合和动员政府、企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将政府的严格监管、社会的有效监督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功打造可持续的“天蓝、地绿、水美、人和”的良好人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