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渔舟唱晚,浓墨重彩诠释都市人的山阳诗韵

渔舟唱晚,浓墨重彩诠释都市人的山阳诗韵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积极争取,山阳海渔小镇被列入金山区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之一。据悉,《金山新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已经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二是凸显海渔文化。渔舟唱晚——滨海优势独具三是凸显生态功能。二是在环境整治方面,注重“美丽乡村”的风貌和品质。目前,渔村地区共有民宿168间。2018年初,上海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环球资源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渔村保护区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渔舟唱晚,浓墨重彩诠释都市人的山阳诗韵

东海之滨,杭州湾畔的山阳镇金山嘴渔村是上海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渔业村落,从东到西,有23公里长的海岸线,勾画着这座滨海城市的过去和未来。这里,有着六七千年历史的“古冈身”,见证了此处曾是上海最早成陆的地方。曾经,在这条海岸线上,人们耕作、捕鱼、晒盐;后来,海岸线上出现了码头、工厂、产业园;而如今,这条海岸线开始了全面转型,一座海渔小镇已经初具雏形,正在变身为都市人“渔舟唱晚,诗意栖居”的休闲地,老街清幽雅致,特色商铺林立海鲜饭店车水马龙,渔民与游客在同一个空间中和谐共处。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把特色小镇推上了时代舞台。作为上海首个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区,金山区在《关于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培育上海特色小镇群落。经过积极争取,山阳海渔小镇被列入金山区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之一。在空间布局上,海渔小镇主要涵盖滨海渔村地区以及山阳田园区域,约4.99平方公里。其中,渔村地区约2.99平方公里,东至龙泉港,西至亭卫南路,北至金山铁路,南至圈围边界线;山阳田园约2平方公里,北至漕廊公路,东至亭卫公路,西至杭州湾大道,南至跃进路。

山阳镇以金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山阳镇“十三五”规划为重要依据,紧扣金山“三区”“五地”建设,与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高标准编制《金山区山阳镇旅游总体开发策划暨山阳海渔小镇规划(2017—2025)》。以海渔文化为魂,以美丽山阳为韵,以生态环境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渔村为形,将海渔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协调推进,全力打造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

“独特的区位优势、特定的产业基础、优异的资源禀赋”赋予了海渔小镇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渔小镇建设规划处处彰显了小镇的特色。

一是凸显滨海特色。金山区“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努力打造以“滨海花园城”为特色的城乡一体发展试点区,使得滨海区域空间布局更趋合理,“滨海花园城”特色逐渐显现。据悉,《金山新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已经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金山区龙泉港以西将有304公顷的海域被围圈成陆,未来这里将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户外运动为一体的滨海城区。山阳坐拥9公里滨海城市生活岸线,海洋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以及位于金山现代化滨海新城规划核心区域的优势,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当前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基础及周边资源的整合。

二是凸显海渔文化。海渔小镇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手抓传统特色产业文化环境的保护和传承,一手抓新开发项目和海渔文化内涵的结合与升华。山阳拥有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水下康城遗址、妈祖文化和“山阳三白(白虾、白蟹、白蛤)”等海渔文化积淀,以申报非遗项目为抓手,促进海渔文化的挖掘,推动金山嘴渔村习俗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俗类),同时深入挖掘戚家墩古文化、水下康城遗址等文化资源;以丰富民俗活动为载体,增强文旅融合的魅力,开展山阳龙舟赛、金山海鲜文化节、原创民乐系列活动;以妈祖文化园建设为重点,增强海渔小镇的区域影响力。妈祖文化的传承一直备受渔民和游客的关注,妈祖是渔村最信仰的神明。2018年,山阳镇成立妈祖文化研究会以及山阳记忆文史研究室,重点研究妈祖雕像选址、文化传承以及世界性文化认证组织等相关事宜。

渔舟唱晚——滨海优势独具

三是凸显生态功能。紧紧抓住山阳历史沧桑与都市气息并存、城乡一体的特点,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特色,强化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布局;更加注重城镇文脉畅通,强化区域风貌和全镇环境的总体协调,强化历史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更加注重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使产业发展、渔民生活、农耕体验相得益彰。

海渔小镇在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保护村庄的肌理、自然水系,维系粉墙黛瓦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自然与产业的融合。

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注重业态布局的策划和引导。海渔小镇作为山阳旅游规划的一个缩影,是山阳镇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的试点,按照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辐射方向,扩大第三产业影响面,在山阳形成生产与生活相互交融、工作与休闲自如转换的现代产业形态。指导上岸渔民利用自有房产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初步形成了以海鲜美食为主体、休闲小品为特色、渔家民宿为点缀的商业发展体系。

二是在环境整治方面,注重“美丽乡村”的风貌和品质。从2011年开始,山阳镇累计投入1.7亿元资金对金山嘴渔村进行了村庄改造和旅游开发,着眼于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江南居民风格、滨海渔村特点”,依托市、区进行“村庄改造”,从公共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等方面入手,改善渔村和田园区域硬件设施,先后实施了民宅修缮、加装夜景灯光、景观河道以及村心湖水环境整治等项目,使得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

海渔小镇一角

三是在文化认同方面,注重村民素养的养成和提升。以建设“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村民素质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渔村地区“户代表轮训”、“晒一晒”不文明行为、评选“美丽家庭”等活动,注重公民道德实践,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做文明“新渔村人”,努力营造整洁、文明、和谐的渔村环境。

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餐饮美食的有机结合,使得海渔小镇规划建设新理念逐渐完善。

一是以乡村民宿经济增强发展动力。把民宿开发作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形成了一批以渔家傲为代表的民宿群。目前,渔村地区共有民宿168间。2018年初,上海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环球资源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渔村保护区改造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主要在原金山嘴小学为中心的周边民宅整体开发民宿圈,同时民宿圈又是集餐饮、住宿、会务、养生于一体的休息圈。(www.xing528.com)

二是以田园生活体验推动产业融合。山阳田园是上海最早发展乡村旅游南瓜主题互动田园,是全国第一个推崇农业4.0版本(景观农业+情景化农业+互联网)的田园综合体。其核心区域占地70亩,周边联动农业种植基地占地3 000亩。2014年以来,山阳镇累计安排资金1 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田园接待中心、青龙港沿河景观、青龙港拉索桥以及周边绿化等项目,引导周边村民参与各类农产品的统一管理、规模营销及田园生活体验旅游项目建设,实现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农业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功能内涵。以金山嘴渔村为核心区域,全面升级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金山嘴老街改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建设,努力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绿地公园,预计渔村北侧绿地公园将于2018年底对外开放。2018年6月,金山嘴渔村景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专家评审组验收。下一步,金山嘴渔村将参照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相关要求,以打造一流的全域旅游休闲空间、一流的休闲度假产品、一流的旅游空间品质、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一流的旅游产业体系为目标,要在增加景区游客承载量,美化海鲜一条街,开发亲海项目,升级5个文化展馆等基础设施方面丰富景区功能,目标是实现年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山嘴渔村

千百年来,金山嘴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优势以及世代传承的海渔文化积淀,使渔民们在这边热土上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将自己的乡愁留在了这片海里、这座小镇中。

目前,渔村已建成渔民老宅、海·渔文化馆、妈祖文化馆、金山嘴渔具馆等场馆。在渔民老宅,编一张渔网,摇一把绳索;在渔乐馆,体验听海螺、绘沙画的乐趣;在海·渔文化馆,寻找上海代称“沪”的由来:六千年前,金山嘴沿海已经成陆,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根据潮水涨落的特点,用竹子编制一种栅栏状的捕鱼工具,叫“滬”。“后来人们就把以‘滬’为生的地方,称之为滬,经过衍化,便成了沪。”这说明上海这座城市与海渔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上海海渔文化的点点滴滴都在这里呈现。帮助上海游客重拾文化之根,对渔村而言义不容辞。“建设特色小镇,文化是灵魂。如果没有海渔文化,渔村就变成了普通的古镇,所以,我们还要对海渔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让海渔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据悉,金山嘴渔村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4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92万人次,游客的接待量足足增长了一倍。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渔民们明显感到海鲜“好卖了”。几年前,村民姜建航看准时机,在海鲜一条街上摆起了摊位,如今生意越做越大,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 000万元。目前,像这样的临时摊位已有18个,其中九成以上是本地村民。现在,渔民们除了对市民游客们进行普通海产品零售外,还可以“私人定制”,提供特有的海鲜礼盒、送货服务等。在面朝大海的老沪杭公路上,30多家海鲜饭店一字排开,也多为本地人所开。今年73岁的陆奇龙,原本靠打鱼为生,后来利用自家三层楼的祖屋开了海鲜饭店,这两年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年营业额达到了500多万元。

2011年,曾经闲置的老宅在景点开发之后也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目前,已对外营业的民宿客栈有16家,其中6家完成了金山区民宿备案。2017年,依托海渔文化特色民宿的开发,有9户村民出租房屋,共获得年租金60多万元,每逢节假日客房供不应求。目前,全村共有100多户村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小商铺的租金相比几年前翻了一番。

渔村旅游的发展让不少村民的传统手艺变成了“摇钱树”。不少村民在景区内开设海产品加工、糕点等传统小吃店铺,受到了游客的广泛欢迎。以景区内的“海棠糕达人”沈桂英为例,她制作的海棠糕平均每天可以卖出五六百个,单日收入超过千元。如今的传统小吃,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更是一种印记、一种代表,也让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多了一种生财之道。

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生态与生机悉心守护。海上金山梦,江南水乡情。

清晨,海风瑟瑟,水波澹澹,远处渔火星星点点。丁字坝码头上,十数条渔船随浪轻曳,一声马达轰鸣打破静谧,59岁的渔民姚连明把舵起航。2018年,东海休渔期更早、更严,青蟹梭子蟹海蜇旺发,一开捕便是大丰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有大小渔船45条,出海渔民近千人,年产渔货116万担。姚连明从16岁开始跑船,对这段光辉岁月记忆犹新:“村里造了20多艘机帆船,最大的远洋轮载重100吨,最远到过韩国济州岛。”然而,伴随东海渔业资源的衰减,金山嘴的渔民陆续上岸,姚连明却舍不得这片海,继续征程。“我从小喜欢吃鱼,如果上岸了,还要掏钱去买。”一句玩笑,一片深情,一份坚持。

早上6时,丁字坝成了最佳的日出观赏点。海天一色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升腾跃起,将云霞染成彤色。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嶙峋礁石、成群鸥鹭、远处渔船映出剪影,晨练、摄影的人们笼罩在万丈金光中,屏息凝望,美哉,壮哉!

对岸,金山嘴老街喧嚣起来,从逐浪亭顺阶而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另一派江南风情。渔具馆内,曾经出海的“小划子”船、长10米的渔船“玉箍”、装花鱼和米虾的“篾袋”、拇指大小的“割网刀”,散落在民间的百余种渔具,在眼前重现,记忆里的金山嘴渔村在一代代渔民的乡愁里浮动。

山阳镇海渔小镇建设,以优越的滨海环境和海渔文化为依托,放大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融入文化创意、文化体验等要素,打造“创新镇”,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不断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与区域大资源、大市场、大游线对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平台,放大山阳田园、防护林的旅游价值,实现乡村发展、农民致富来“美乡村”;不断优化滨海环境,丰富滨海旅游产品,对接金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来“活滨海”。山阳镇实现了“以资源论产品”到“以资源创产品”的转变,推动海渔特色小镇整体品质更上一个新台阶。

未来的海渔小镇,将是一个有生活气息、有生活情调的小镇,更是一个有产业特色、建设精致的小镇。在这里,可以听海涛、吹海风、观海浪、吃海鲜,感受渔舟唱晚和诗意栖居的浪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