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建引领的错时服务:探索8+3便民工作法

党建引领的错时服务:探索8+3便民工作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建引领下的“8+3”错时工作制,形成了相对固定又适度灵活的服务团队,不仅满足了服务居民的需求,而且在石化街道形成了每晚至少有26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红色”风景线。依托党建引领下的“8+3”错时工作制,组织开展“幸福社区”居民协商工作坊系列活动。二是将“8+3”错时工作制纳入居民区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增强居委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

党建引领的错时服务:探索8+3便民工作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针对居委会与社区在职居民“同时上下班”造成的服务空白点,石化街道以“改革作息制度,满足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建立居委会“8+3”错时工作制,延长居委会服务群众的时间,使社区居民尤其是在职居民在非工作时间段也能享受到社区服务,感受到社区温暖。各居委会把服务工作做到居民需要处,以社区居民需求为着力点创新服务内容,以“服务+”的工作模式制定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同时,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为在职党员及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创造平台,鼓励在职党员参与公益服务,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双报到”制度向社区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发掘和用好社区资源,打造“服务不打烊,便民在身边”的服务群众工作品牌。

“8+3”错时工作制推出前,街道领导带队走访居委会,开展座谈40余场,广泛听取意见,收集意见和建议247条,其中大多数居民对这项改革表示肯定和支持。2016年1月1日,石化街道正式实施“8+3”错时工作制,即在居委会原来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向晚上延伸3个小时,以便更有效地服务社区。石化街道把26个居民区原先配置的活动室、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房等空间全部对外开放,让受益的居民自我管理;还开设了点心烘焙、毛线编织、亲子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很多活动在小区微信群中一经推出就被“秒杀”,不少居委会甚至出现了居民进出络绎不绝的场面。居民们主动走进了居委会,增强了互动,也为下一步深化社区治理打下了基础。

“8+3”错时工作制,采用“1+1+X”服务模式:第一个“1”为居委会工作人员;第二个“1”是指每晚都有一名社区党员参加晚间服务,社区党员可以是居民区党组织党员、社区在职党员或驻区单位党员;“X”是依据居民需求,配备从社区或驻区单位招募的律师青少年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志愿者。

一个地区的治理水平,与党员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党员的带领下,才会有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街道党工委发出号召,要求每个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动员辖区内居住的在职党员,在每晚的延伸服务时间内,由一名社工和一名社区在职党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街道党工委不仅这样要求,而且充分运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去创造条件,加强工作督查,使这一举措落到实处。现在每天晚上,石化街道的每个居民区都有一名在职党员到居委会参与“8+3”服务。这些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的承诺,向身边居民展现出新时代党员的形象,进而用党风引领民风向上、向好、向善的转变。

党建引领下的“8+3”错时工作制,形成了相对固定又适度灵活的服务团队,不仅满足了服务居民的需求,而且在石化街道形成了每晚至少有26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红色”风景线。“8+3”错时工作制将在职党员服务时间设置在非工作时间段,方便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在职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发放志愿服务倡议书,宣传表彰了一批在公益认领、志愿服务、社区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党员,将表彰函发到他们所在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社区报、宣传栏、电视媒体、居民区在职党员微信群等载体予以大力传播,进一步鼓励在职党员。

利用居委会“8+3”错时工作制开展书法活动

居委会为何要亮灯到晚上8点?这是“补短板”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居委会与在职居民“同步上下班”,时间上的不匹配,导致在职居民在“8小时之外”无法享受社区服务;另外,广大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后,却发现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甚至有党员反映“在社区中无事可做”,以至于形成了“社区中最有活力的人群却长期游离于社区之外”的现象。

推进“8+3”错时工作制,在征集百姓需求的基础上,石化街道统一制定了“两张服务清单”:一是基础服务清单,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诉求反映、调解信访、证明开具、民意倾听、睦邻互助、居民自治、志愿服务8大类服务;二是特色服务清单,包括照看儿童、教育培训讲座、专业志愿服务兴趣班、为高龄独居老人送餐、为老人网上购物和预约挂号等,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两张服务清单”让“8+3”错时工作制有了更实在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发挥了“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的作用,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在群众中进一步展示了党员的新形象,提升了党员的“先锋指数”。

依托党建引领下的“8+3”错时工作制,组织开展“幸福社区”居民协商工作坊系列活动。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开展基于居民需求的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街道先后举行了7场居民协商活动,邀请广大青年、来沪新市民和公职人员等各类居民群体代表参加讨论协商,累计有130名居民参与,梳理出居民关心的共同议题113项。通过突出群众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社区成员从以往的“旁观者”成为“核心”,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街道当年的工作汇集了民意,聚集了民智,更重要的是为街道研究制定民生实事项目和居民区重大事项打造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决策与评价机制。

此外,从议题征集、议题遴选、意见征询、议题确定等环节探索出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将科学的工作方法引入社区,并经各居民区的复制推广,有效提升了社区协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正面推动作用。街道还开展了居民对街道领导班子的直评工作,连续7天接受线上“居民点评”,并邀请200余位居民代表“现场直评”,把评价权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交给居民,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监督评议的途径,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石化街道睦邻中心议事空间

社区是为居民谋幸福的最直接平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方面、每一块短板都可以也应该遵循着“绣花”的思路去改变。为确保居委会的“灯”能够长久亮下去,石化街道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石化街道特别重视居民区社工队伍能力素质的提高,每年组织全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新的工作理念和要求,把工作技能传输给他们,还对优秀青年社工进行结构化的能力测试和分析,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二是将“8+3”错时工作制纳入居民区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增强居委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www.xing528.com)

三是对参加“8+3”错时工作制的居民区工作者,采取错时上下班、轮休、调休等方式进行补偿。

四是出台志愿者公益积分奖励措施,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五是推进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实行居委会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提升居民区干部的形象。

实施“8+3”错时工作制以来,夜间已累计受理服务居民事项10 414件/次,受益居民达106 847人次,参与志愿者达25 665人次。其中,在职党员10 028人次。2017年,石化街道居委会“8+3”错时工作制被评为上海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

党建引领是实现有效治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社区治理创新需要在党建引领下实现社区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广大在职党员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较强,是一批有能力的自治“候选人”。他们在参与社区活动中服务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意愿逐渐凸显,由此也成为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中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8+3”错时工作制将党建联席单位、驻区单位、共建单位都拉进区域化党建的大平台,有效破解了社区居民有需求却无法满足、社会力量有能力却无法施展的困境。

目前,石化街道各居民区党组织拥有结对共建单位141家。落实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31家驻区单位向街道党工委报到,15家党组织与居民区开展结对共建。比如,2016年极寒天气期间,不少居民楼水管冻裂、居民家中断水,对此,石化四村在职党员、冠益设备安装公司副总经理李家宽在“8+3”值班中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协调自己单位的举高车协助相关部门维修爆裂水管,帮助居民区及早恢复供水。卫清居民区在职党员尹权考虑到冰冻天气用水用电安全,主动到独居老人赵阿婆家对管线、阀门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排查,保障老人安全。

“8+3”错时工作制将不同居民拉进居委“朋友圈”,加强了居民间的互动交流,使得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以增强。山鑫居民区开设了烘焙课、邻里集市、阳台菜园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活动名额供不应求。社区活动让原本陌生的居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也使得原本相对冷清的社区处处洋溢着温暖。海棠居民区内一座二层小楼的“变脸”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原来底楼的杂货铺变成了公益晩托班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原来空关着的二楼变成了舞蹈房、活动室等。“公共空间开放后,居委会现在变得热闹多了。”许多居民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本来我很少参与社区活动,现在晚上的时间能匹配上,就能参与了。”山鑫阳光城的居民毛俊说。错时工作制延伸的3小时,让毛俊从一个“无关者”变成“受益者”,从“受益者”成为“志愿者”,最终又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带动者”。

在“梅州是我家”主题楼组建设项目中,在“无独有偶”独居老人助力计划和“乐成长”亲子自治晚托班中,都有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梅州在职党员陶轶不仅主动请缨担任楼组长,而且在“8+3”值班期间还多次主动替同事值班,参加志愿巡逻等各类活动。

“8+3”错时工作制将在职党员的服务时间设置在非工作时段,调动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职党员利用自身特长和资源反哺社区,成为社区自治的带头人和骨干。广大党员在晚间不仅仅提供守护社区的志愿服务,还因此增加了对社区的了解。“8+3”错时工作制也成为在职党员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居民群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社区党员与居委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居民,给社区困难群众、独居老人送去温暖。不少党员表示,通过“8+3”走访才了解到社区还有这么多困难家庭,今后要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在职党员为代表的居民增强了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的责任感,逐渐从社区建设的“配角”变成“主角”,让居民看到了社区自治共治的美好前景。

卫清居民区在职党员、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季蕾在社区开设了“亲子悦读”班,开展手工串珠陶瓷彩绘、沙画等活动,受到社区家庭的追捧。在职党员包旭涛是上海石化涤纶部员工,通过“8+3”到社区报到后,不仅创作了建党95周年主题的系列剪纸,还给社区居民上剪纸课,以剪纸作为载体,他成为党史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此外,还有食药监部门的在职党员为社区居民开展食品药品使用讲座,时任石化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的王红亮所长亲自给居民讲解防范非法融资等众多事例。

党建引领下的“8+3”错时工作制,是近年来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成果。在推进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中,要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不但要解决“谁来干、干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样深入地干”的问题;既要服务老百姓生活当中的“痛点”,还要把党和政府的民生决策融入进去。

下一步,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各居民区党员志愿者不均衡的问题。南部的售后公房小区志愿者普遍较少,需要发挥组织优势进行结对,补充有效的参与力量。二是志愿者来了要干什么,具体的细节内容要形成“服务宝典”。各个居民区的特色项目如何开展,需要全面地规划,积极推进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8+3”错时工作制,不仅是服务时间的延伸,而且是服务平台和区域化党建平台的延伸,并最终成为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平台的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