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7月,制度化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整个工厂在管理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员工的纪律比以前好了很多,管理人员开会的时候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吵架了,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职责也开始敢于担当了,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在工作方面互相帮助的现象,这是好的迹象,也是好的开端,要让这种现象在企业内生根发芽,然后形成一种工作常态、一种工作氛围、一种优质的企业文化。所以,一个企业加强制度化管理是对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公司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散漫、无纪律、无组织的局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也有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企业小的时候比较好管,经营者一眼就能看到底,谁上了一次洗手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企业人少的时候是以人管人,人情味比较重,也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可是,一旦企业做大了,员工人数多了就很难以人管人了。如果再以人管人,就会有漏洞可钻,因为人都有弱点、有感情,而制度就可以起到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人管人含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管企业也不可能管得好,但如果说完全用制度来管理,不含任何一点个人感情色彩也不行,在中国这样重人情味的国家,如果不讲一点人情,员工们就会说公司太没有人情味了,会伤他们的心。但如果在企业管理中太重人情味,企业就会失去控制,根本就管不好。那么该怎么办呢?总得有个好的办法来管理公司啊,可参考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中庸之道”,即在人治与法治之间把握好一个度。
所有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带有浓厚的亲情、友情成分,这种格局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而这些后果也是企业经营者在当时亲自种下的。那么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企业最高管理者就必须打破这种格局,否则企业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企业经营者就必须支持最高管理者打破这种格局,改为利用企业制度来管理公司。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要适当把握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度。“人治”类型的企业是靠领导者个人的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工作之间的配合也主要是依靠感情因素多一些,制度发挥的作用比较小。
2012年以前,我们公司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都是在打感情牌,比如需要赶货或返工的时候,按道理,执行管理人员的工作指令是必需的,基层管理人员及所属部门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但是,这一点当时在我们公司是行不通的,基层的管理人员或员工经常不执行上司的工作指令,他们长期以来养成了这种工作恶习,能不能多做一点工作就要看他们当时的心情了,心情好就多做一点,心情不好就不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管理人员就只能凭私人平常与员工的关系,凭私人交情来调动员工工作了,否则生产任务根本就很难完成。(www.xing528.com)
一个公司的发展,如同一个人的生命,不但要有蓬勃的气势,更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身体。在我们公司,当时很多方面存在弊端,甚至存在一些关键性的管理问题和经营管理上的盲区。这些盲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有无战斗力、凝聚力,能否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制度,以及制度能否被有效执行。
制度建设是公司管理的根本。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公平、公正的保障。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利益矛盾、促进和保障工作中的公平正义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同样,如果遵循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制度就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和支持,员工内部矛盾就能得到有效协调。
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有效机制。有了制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标尺,既便于衡量,又便于检查监督;既有利于防止和及时纠正各种形式的不公正、不公平,又有利于划清不正之风和工作中一些不当措施的界限,从而保护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健全科学的制度,就能够保障员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以继承和发扬。健全、完善的制度既是对公司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其中每一位员工的爱护。
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依赖制度文化的力量,积极培育广大员工认同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意识,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通过顺应人性的制度建设来凝聚人心,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使员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做到公平、公正,在执行制度中对事不对人,以制度管人,确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培养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履行职责、使命,从而尽职尽责、勤奋的工作,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