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濉溪。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已是汴河入濉之口,因此濉溪又俗称“口子”。古老的老濉河西岸,在明末清初濉溪酒业鼎盛之际,曾有72座之多的白酒烧酒坊。
其中一座,在1949年以前是曹品源的私人酿酒作坊“同聚糟坊”,现在则是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最悠久的酿酒厂区。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府赎买了“小同聚”等私人酿酒作坊,创立国营濉溪人民酒厂。1950年,私人酿酒作坊“广益”“允成”“福泉”“春和园”“德源兴”“仁源”等先后并入。之后,酒厂曾一分为二,发展为淮北市口子酒厂和濉溪县口子酒厂两家大型企业。
时间走到香港回归的1997年。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商业史上正处于风雨交加之际。这一年,中国经济大环境恶劣,内部承受着全国工业品的“结构性生产过剩”的压力,外部则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
这一年,诸多知名的中国企业先后崩塌。也正是这一年,在南北分野、宋楚旧地的黄淮名酒带上,一个拥有2700余年悠久传承的知名品牌——口子酒进行重组,开始真正投身市场大潮。两“口子”的合并,是口子窖这个掀起中国白酒营销革命的先驱者走出的关键一步。(www.xing528.com)
合并之初,口子酒的市场发展困难重重。一是因为当时市场处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较为混乱的市场竞争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酒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白酒市场逐年萎缩,以每年近百万吨的速度下降;整个行业陷入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市场秩序非常混乱。
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计划经济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对市场、顾客缺乏明晰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上历史上口子酒两次与“中国名酒”称号失之交臂,品牌影响力小,“两口子”之争也使其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两家酒厂合计年销售额不足2亿元,200多个系列产品也多为中低档次,且冲突严重,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此,合并后的口子集团提出了“一年合厂,两年合心,三年起步,四年腾飞”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1998年,口子酒业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持续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的经营思路,实施“省内市场精耕细作,省外市场有序扩张”的拓展战略,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口子窖酒”营销体制,先后研制开发出口子窖酒系列、老口子系列、口子酒系列、口子坊系列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点”“面”结合的大市场新格局,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