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酒辉煌的黄金十年

习酒辉煌的黄金十年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酒的历史从1952年开始。1967年,习水县郎庙酒厂更名为“习水县红卫酒厂”,生产红卫牌红卫大曲,后于1974年更名为“习水大曲”。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起,但属于习酒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这一年,习水县红卫酒厂由贵州省商业厅接管,并正式命名为“贵州习水酒厂”。[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习酒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黄金10年”——1983—1993年。1989—1992年被认为是习酒的全盛时期。

习酒辉煌的黄金十年

习酒的历史从1952年开始。那一年,仁怀县工业局开始发展酿酒工业,最后决定在回龙区郎庙乡黄金坪兴办酒厂,而筹备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5年。1957年,仁怀县工业局在黄金坪购买了私人酿酒作坊和房屋,兴办起仁怀县郎庙酒厂,并调派当时的茅台酒厂副厂长邹定谦负责生产酱香酒“贵州回沙郎酒”。

1962年,曾前德接手酒厂后,开始对工厂进行改造,探索酿造工艺,并着手浓香型产品的研制工作,1966年,浓香型白酒习水大曲研制成功。自此,习酒开始了浓、酱两种香型、“两条腿走路”的发展之旅。

到改革开放前夕,习酒厂的名称也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多次变化。1965年,仁怀县的回龙、桑木、永安三个区划归习水县管辖,因仁怀县郎庙酒厂位于回龙区,遂变更为“习水县郎庙酒厂”。1967年,习水县郎庙酒厂更名为“习水县红卫酒厂”,生产红卫牌红卫大曲,后于1974年更名为“习水大曲”。

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起,但属于习酒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这一年,习水县红卫酒厂由贵州省商业厅接管,并正式命名为“贵州习水酒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习酒已经初具规模,职工达到179人,形成了5个车间和6个辅助车间,年产规模达到500吨,实现利润2.35万元,开始走向盈利。[1](www.xing528.com)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习酒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黄金10年”——1983—1993年。1983年4月,习酒试制酱香型白酒成功,随即决定恢复酱香型白酒的大规模生产。5年后的1988年,酱香型习酒已经在市场上全面开花,先后获得多项大奖。

同期,在“解放生产力”口号的号召下,习酒开始了二期技术改造工程。据公开资料显示,二期技改完成后,习酒形成了浓香10000吨、酱香5000吨的产能规模,产区规模占地近3000亩,“十里酒城”也由此声名远播。

1989—1992年被认为是习酒的全盛时期。由于很早便有了宣传意识,随着习酒产能的扩张,其销售业绩也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初期,习酒的销售网络便已覆盖全国18个省市,浓香型产品习水大曲和酱香型产品习酒畅销全国。1993年,习酒的营收高达2.5亿元,与当时风靡中国的几大著名白酒企业旗鼓相当,位列全国白酒销售前十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