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的巅峰到2014年的低谷,白酒行业这4年跌宕起伏并非偶然,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供需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经历了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超过30%以上的行业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白酒“黄金10年”发展达到顶峰,以政商消费二元结构引领为主的关系消费营销引擎,驱动行业规模发展。由此,白酒行业营销活动变得简单直接。这种政商二元结构的催动使得白酒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同时也令行业对这种消费产生过度依赖。当政府限制“三公消费”之后,政商务“发动机”失灵,使行业迅速如临寒冬。寒冬已至而白酒行业尚未做好准备,这一调整便是五年(2012—2016年)。
但是,限制“三公消费”仅仅是白酒行业调整的“导火索”,深层次的调整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国家政策
随着中央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革,鼓励并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推动民间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这使得传统政商务消费回归理性,对政商务消费比较依赖的白酒企业“很受伤”。
二、行业生态(www.xing528.com)
在政商务消费驱动下的高端白酒价格下沉,引发了整个行业连锁反应。在高速发展背景掩盖下的行业发展泡沫,被限制“三公消费”的钢针刺破。渠道内经销商囤积的产品大量涌向市场,而政商务消费被遏制后,消费端变得动力不足,曾经突破2000元的高端酒价格“腰斩”,逼迫白酒行业重塑行业价格体系和竞争格局。在当时价格带高度与宽度决定企业生存空间的背景下,白酒企业之间互相争夺生存空间,白酒厂家压“大商”,“大商”压“小商”[1],白酒生态环境遭到无序竞争的破坏,势必影响企业营收和利润,使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行业需要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三、人口红利影响
我国经济界普遍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基本结束,[2]这个人口红利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同样适用。一方面,原有的饮酒人群结构进入老龄,人单体饮酒总量出现下滑。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导致社会需求结构的改变。“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这些群体对白酒消费的认知理念是有差异的,而他们对白酒消费的影响又非常大。白酒行业需要时间描绘出新的消费者画像。另一方面,饮酒习惯发生改变,“少喝酒,喝好酒”成为饮酒消费者的普遍共识。同时,酒驾禁令的出台及严格控制,限制了大众白酒的主流消费群体数量及交往性宴请消费需求。
以上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束了白酒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骤然遇冷后,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各类酒企纷纷在逆境中寻求突围之路,抢抓供需结构调整的机遇。更多的企业在调整机遇期摸索新的消费结构形态,开创了像茅台“万家共享”这样的新的增长引擎,从政商二元结构中解放出来,转移至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消费形态,形成新的供需结构,新的增长引擎。“品牌向上,服务向下”的新白酒营销理念逐步形成,实现供需矛盾的再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