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正是这种对品质的高度专注,使得1978—1988年中国酒业的产品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越。专业人员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品质的不断提升,实现了良性循环。酒类产品从最初在大层面上按香型分类,转变为之后依赖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以及酒体本身规定己酸乙酯含量指标等,酿造技术的诸多突破也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产能快速增长,行业对品质的要求也丝毫没有放松,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成为整个行业的一致追求。也正是这种对品质的高度专注,使得1978—1988年中国酒业的产品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越。
首先,1949—1977年整个行业的粗放式发展,为产品品质的提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其次,在依然以计划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意识和行为刚刚萌芽,还是以生产和质量为导向,整个酒业关注的焦点依然在技术、质量和产量上;再次,全国评酒会加速和推动了整个行业在产品品质上比赶超的氛围。
从参加评比的产品数量上看,在前两届全国评酒会上,整个中国酒业,包括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全部酒种,也只有一百多个参评产品,但到了第三届评酒会,已达到300个参评产品;第四届更是出现了将白酒与其他酒类分时间、分地点参评;到最后一届,甚至出现了“两多(评委多、参评产品多)一少(获奖机会少)”的局面。虽然参评门槛不断提高,参评产品数量还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www.xing528.com)
从酿造技术手段上看,麸曲法白酒的酿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新的清香型、酱香型等优质产品。同时,液态法白酒也在这段时间内逐渐发展成熟,“液态除杂、固态增香、固液结合”的新工艺不断推广开来。酿造技术有效提高的同时,对参与评酒的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一种先“酒考人”,再“人考酒”的评选模式。专业人员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品质的不断提升,实现了良性循环。酒类产品从最初在大层面上按香型分类,转变为之后依赖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以及酒体本身规定己酸乙酯含量指标等,酿造技术的诸多突破也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