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股份制企业赖以发展的前提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理论界很早就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包括的要素市场的命题,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开拓企业直接向社会融资的渠道。改革开放以前,国民收入增长总量极为有限,而收入分配明显向政府部门倾斜。到1979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81亿元,基本上属于待支配使用的延期消费,不可能成为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到后来,改革逐渐地从放权让利、强化激励机制入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渐变的趋势,向个人倾斜。由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而在个人手中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从而使居民的储蓄额大幅度增长,到199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34亿元,相当于1979年末存款余额的25倍。1991—1996年居民储蓄大幅增长,96年末高达3.8万亿元。
正由于有了“水”,才能“养鱼”,资本市场的发展才有了可能。一个富有活力、高效运作的资本市场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资本市场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分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沿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1985年“拨改贷”以前,资本市场并不具有真实意义,国家对企业的投入以财政拨付的形式进行;(2)1985年“拨改贷”以后,银行信贷开始替代财政拨款,并正式涉足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中长期信贷由此构成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3)1990年后,以深、沪两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明显标志,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开始萌动并在短期内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具规模,证券市场发展坚持以法兴市,依法治市。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健全市场法规,使证券市场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目前,与证券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比较健全,涉及到股票的发行与交易、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信息披露、市场运作、境外上市及案件查处等各方面。几年来,中国证监会在规范证券市场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看好,在东南亚各国连续出现金融危机、股市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良好,通胀继续走低,货币坚挺,股市比较正常,基本稳定。(www.xing528.com)
资本市场的发展,最显著地体现在企业融资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企业资金来源几乎全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尤其金融改革“变拨为贷”以后,企业过度负债,资产负债结构极不合理,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给银行和金融机构造成了极大的风险。股票市场的发展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为国有企业筹集了大量资金,有效地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企业的自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负债的压力。通过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