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发展激励了生产扩大、分工发展、技术创新、机器发明、科学诞生、制度变革,西欧逐步实现了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型。李约瑟提出中国何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创立近代科学的问题。而我们则说明,地理气候条件通过促进市场发展(西欧)或制约市场难以发展(中国),使欧洲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大不相同。
假如地球上全部人口都居住在同一块面积很大的平原上,各处的地理气候条件都完全相同,那么农户之间、村庄之间、地区之间的自然产品就很难有什么“成本差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没有必要致力于商品交换,商品市场也就不可能发展起来。手工产品因缺乏销路而无法改进技术,社会当然就无法向工商业社会转型。
上述假想的条件虽然有点极端,却可以作为说明中国商品市场难以发展的理论模型:中国没能够实现向工商业社会的自发转型,完全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利于发展商品市场所致。
西欧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地区间自然产品的差异很大,加上有广泛的水路运输,结果当人口增长使得那一带逐渐开发出来以后,人们就致力于农林牧渔基本产品的市场交易。市场发展激励了生产扩大、分工发展、技术创新、机器发明、科学诞生、制度变革,西欧逐步实现了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型。(www.xing528.com)
李约瑟提出中国何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创立近代科学的问题。他(1990)认为不是由于中国人的群体智慧不如欧洲人,而是客观条件所致:“如果中国人有欧美的具体环境……那将是中国人,而不是欧洲人发明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名字将是中国人的名字,而不是伽利略、牛顿和哈维等人的名字。”现在看来,李约瑟将东西方科技发展水平的反差归咎于地理环境的反差,本身倒也完全正确。他只是没有搞清“哪些”具体环境以及它们“怎样”使欧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而我们则说明,地理气候条件通过促进市场发展(西欧)或制约市场难以发展(中国),使欧洲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大不相同。近代中国陷于落后状态,是地理气候条件对人们发展商品市场的激励太小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