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精神体现了企业家的执着追求,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的敬业精神即恪守职业道德,专心本职工作,爱护职业声誉。企业家应该树立敬业精神,把经营企业当作自己的长远事业,通过事业的改进、发展和成功来获得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民营企业不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敬业主体缺乏敬业意识。本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包紫臣一直用“让忠诚成为一种品格,让敬业成为一种常态,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来鞭策自己。本溪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04年推出了全国商业系统首部《文化执行宪章》,提出了“厚德民生,百姓华联”的核心价值观,并把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写入《文化执行宪章》,把爱岗敬业融入企业文化中。
调查发现,针对反映企业家敬业精神的“乐于向您的朋友、家人、合作伙伴介绍您的企业”的问题,202家企业非常同意,占比58.89%;对此观点同意或一般的企业数较为接近,占比分别为14.87%和10.79%。面对“乐于全身心投入企业事务,甚至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的问题,223家企业非常同意,占比64.83%,同意或一般对待此问题的企业分别为44家、27家,占比分别为12.79%、7.85%。从整体上来说受访企业同意上述两种观点。可以看到,大多辽宁省民营企业家对工作持积极态度,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www.xing528.com)
总之,辽宁民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精神、冒险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都表现乏力,合作精神与敬业精神表现只略高于平均水平。辽宁制度环境存在缺陷,体现在:其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包括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面向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难题没能破解。其二是制度执行缺位。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认为政府出台的鼓励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遇到政策“玻璃门”现象,许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好的政策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政策未能落实,让企业感觉始终隔着一层玻璃,看得到政策落实后的“美好前景”却进不去。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都从不同程度削弱了辽宁民营企业家的进取意识,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从总体上看,在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民营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作用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