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这是我的”“我要”,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这或许无关紧要,但有些成年人也是如此,他们说话时,仍然强调“我”“我的”,这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福布斯》杂志上曾登过一篇《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其中有几点值得借鉴:语言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语言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语言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语言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语言中最重要的1个字是“你”。那么,语言中最次要的1个字是什么呢?是“我”。
所以,你要尽量回避“我”。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农夫甲和农夫乙忙完了田里的工作,一起回家。他们走在路上,两人同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农夫甲动作迅速,赶忙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说道:“我发现的这把斧头还挺新啊!”然后,就想带回家占为己有。
农夫乙看到这情况,认为这把斧头是两人一同发现的,应该归两人共同所有,就对农夫甲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发现’。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看到的,所以你应该改口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才对。”农夫甲不同意,与农夫乙争执起来。农夫乙争不过农夫甲,退让了,农夫甲兴高采烈地拿着那把斧头,两人继续往家走。
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了农夫甲手里的那把斧头,于是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农夫甲很紧张地看了农夫乙一眼,对他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农夫乙听他这么一说,知道甲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农夫乙就很严肃地对农夫甲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许多农民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别人做了许多工作,农民都置之不理,非烧不可。最后,列宁亲自出面做说服工作。
列宁对农民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
列宁问道:“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农民说:“是我们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齐声回答:“好!”(www.xing528.com)
列宁再问:“那么这房子我们还要不要烧呢?”农民觉得列宁讲得好,同意不烧房子了。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看看人们每天最常用的是哪一个字,那就是“我”字。为什么人们对“我”字特别关心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称赞,也喜爱称赞自己。因此,你若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与对方争高低,而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为了使对方的面子不受伤害,我们千万不要常把“我”字挂在嘴上,别说“我公司”,而说“我们的公司”。
1.少说“我”,多说“你”
说话好像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交通标志,也就是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向前开,闯祸就是必然的了。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大多数人觉得索然无味。对于你表现最大兴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同情,而且别人还会觉得好笑。
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的高兴吗?不一定。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会叫妈妈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要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总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人人都喜欢谈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的方法。如果你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就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对方也会热情地欢迎你、接待你。
2.把“我的”变为“我们的”
说话时,把“我的”变为“我们的”,可以巧妙地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话。
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改变一下,把“我的”改为“我们的”,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