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产品委员会副主席
Anya
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没看过几本专业书籍,独一本《点石成金》让我对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有了一点抽象的认识。好在当时腾讯的产品经理文化对初学者很友好,“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价值观,落地下来就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还有一些对产品经理的硬性要求,比如定期阅读一定的用户反馈并部分回复,当面访谈几个用户,了解他们在实际使用产品时发现的问题。当时流行一种衡量产品经理核心能力的方法——你能多长时间“变成”用户,即能真正无我,体会用户在那个场景下的所思、所想、所需。我记得纪录应该是马化腾创造的——5秒钟。那个阶段,我认为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是无我的,能够同理“用户”,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产品经理同理的用户究竟是谁?引用俞军老师对“用户”的定义:用户不是人,是人的某一类需求,是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区分用户的维度是千变万化的。从这个定义看,同理的是一个个特定场景下的需求。产品经理要多在不同场景下用自己的产品,也是为了积累案例库,未来在遇到一个场景的产品决策时,大脑会搜索曾经遇到的类似场景,能够更快地“变成”用户,做出更准确的决策。这么推演,就能明白“你能多长时间变成用户”其实是看谁能更好地掌握用户模型。
初来滴滴的一段时间,我有点阶段性“不适应”。一方面,产品变了,用户模型差别很大,需要从头学习、建立。另一方面,用户也变多了,之前的产品用户就是用户,只要了解用户有什么需求,想办法满足,创造用户价值就行了,而滴滴的用户包括乘客和司机,除了要在各种场景下想办法促成交易,创造用户价值,还要想如何进行价值分配。因为同时让双方都达到各自最满意是不可能的,需要设计如何在司乘之间分配创造出来的产品价值。在这样一个交易型产品中,产品经理主要在创造和分配用户价值。用户价值是在每一次交易中创造出来的,因为每一次交易的达成都是双方的一次选择决策,选择当前更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如何分配是要综合供需环境等多重因素的权衡取舍。这段产品经历让我明白好的产品经理不仅要有同理心,懂心理学,掌握用户模型,也要会设计交易,懂经济学,明白如何在交易中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俞军老师把产品经理的进阶概括为两个阶段:掌握用户模型和掌握交易模型,并把它们比喻为产品经理的本科毕业标准和硕士研究生毕业标准。(www.xing528.com)
刘飞的这本书主要面向产品新人和想了解用户的创业者,讲述如何了解用户,做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决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知用户”讲述如何了解用户,即建立用户模型;第二部分“创造价值”核心讲述在了解用户模型的基础上,如何在一次产品决策中判断有没有创造用户价值,以及用户价值和产品价值的关系;第三部分“产品落地”则讲述了一些快速验证的方法。
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综合所有要素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判断,同时产品经理又是典型的实践型学科,所有的方法以及理论认知的升级都是帮助提升产品决策的准确度。实践之前,所有的判断都是假设,需要在实践中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