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188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当时,作为缅甸最大商埠的都市仰光,土著的缅甸人只占该城人口的1/3,其余2/3,一大半是印度人,一小半是中国人。伊洛瓦底江自北向南流过这个古老的国度,稻田和竹林构筑着一派小农经济的田园风光。在那些大村落间,时常触目可见一个大大的“当”字,那是客家人或福州人开的当铺。当铺挨着杂货店,杂货店挨着酒店。缅甸人在当铺当东西借钱,然后到杂货店买东西,或到酒店饮酒。19世纪是中国“苦力”出国的高潮,但在缅甸充当“苦力”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中国人多做生意。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开当铺的中国生意人,他是个替人把脉抓药、悬壶济世的中医,是留洋在外的极少数靠知识和文化谋生的中国知识分子。
胡子钦来自福建永定金丰里一个叫中川的小乡村。出走南洋前,他已是四乡闻名的年青郎中,在中川拥有一间生意不薄的药铺。胡子钦的生父胡积家也是承袭父业行医。胡积家用行医攒得的200银元购下金丰里下洋墟镇的一所房产,意欲改行经商。商行正待开张,却有县上富豪伪造房契强占商行,反诬赖胡积家拐骗家产。胡积家状告县官,泥牛入海;一年后再告,受富豪贿赂的县官开庭审理,胡积家败诉,含冤入狱。离中川不远的科坪里,有个秀才叫胡宗裕,善写状子。胡积家家人便求胡秀才帮忙,许诺事成愿将后代送他做嗣子,客家人叫“过房子”。由于胡秀才帮忙,官司终于反败为胜,那受贿枉法的县官也丢了乌纱帽。胡积家重酬胡秀才,并把刚刚出世的三子送给胡秀才做“过房子”。这个“过房子”便是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
胡秀才在乡间任私塾先生,胡子钦七八岁便跟嗣父往在学堂里;待读完私塾,又回到生父身边学习医道。因此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不是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胡子钦也许就守着他的中川药铺渡过安稳清静的一生。那时,永定人出洋成风,据《永定县志》记载:“侨居南洋群岛之永定人已达15000有奇,每岁辈金回国不下200万元。”亲友劝胡子钦出国去,胡于钦不为所动。风险大,故土难离,并且胡秀才只有他这唯一的“过房子”。然而胡子钦安居乐业的痴梦只一夜间便被击了个粉碎。时值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加倍地向中国进行掠夺,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更加残酷地压迫和搜刮百姓,人民奋起反抗,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时间,农田荒芜,城市萧条,流民泛滥,盗匪横行。这天夜里,一群蒙面贼闯进胡子钦的药铺,把他多年的心血所构筑的家业财产洗劫一空。胡子钦仰天长叹:“这是什么世道!叫人怎么活下去?”胡子钦就这样带着一颗悲愤的心,两手空空去了南洋。一连数日,他都在仰光码头的候船室过夜,等待着同船而来的乡亲去仰光城打探熟人的情况。然而接二连三都是坏消息,熟人或是外出做生意去了,或是破了产远走他乡另谋出路。胡子钦举目无亲,一片茫然。掉头回去?这不是客家人的性格,客家人素有坚韧顽强的精神,何况胡子钦从汕头启程往南航行3个多月才抵达仰光埠,回去谈何容易?胡子钦横下一条心,在仰光城替人看病。他医术高明,按脉认真,为人友善,很快就在仰光城站住了脚,侨胞和当地缅甸人都愿找他看病。几年下来,胡子钦行医所得,小有积蓄,在仰光城开设了永安堂国药行。
从此,胡子钦一面开门诊,一面做中药生意,事业日益兴旺。不久,他便择定仰光广东大街兴建一座三层楼房,并娶缅甸出生的广东潮州籍女子李金碧为妻。李金碧与胡子钦生有三个儿子,依次叫做文龙、文虎、文豹。据说这正应了这对幸运夫妻新婚之夜的愿望。当时,新郎跟新娘讲述家乡的传说,有一对夫妻生下两个儿子,名叫阿猪和阿狗,两个儿子长大后漂洋过海去谋生,发了大财回来,在家乡盖了大房大楼。新郎说:“我们要是生了儿子,就叫阿虎、阿豹,人家阿猪、阿狗都能发大财,我们的阿虎、阿豹肯定会更富有。”新娘兴奋他说:“最好再多生一个,大的叫阿龙,阿龙的生肖更大啊!”天随人愿,他们果然得到三个儿子。不幸的是,文龙生病夭逝。胡子钦是一个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长成的知识分子,对祖国与故乡怀着深切的热爱与眷恋。所以,当文虎长到10岁,胡子钦便送他回故乡中川,让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文虎生性好动,坐在板凳上读“人之初”是怎么也坐不住,常遭先生的斥骂。有一天,先生教读《三字经》,学生全都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大声念着,只有文虎一人竟望着窗外走神,嘴都没张一张。先生大怒,拿起方尺就要往文虎头上敲,文虎闪身躲开,竟从衣袋里拔出一把小刀。先生看见小刀闪闪发光,吓得脸色发青,手里的方尺掉到地上。先生再不肯教他,家人只得把文虎转到另一间私塾。
胡子钦送文虎回来时,没把文虎安排到中川故居庆福堂文虎的伯父家,而是安排到科坪里大源楼他的嗣父胡秀才家,因他考虑到嗣父膝下无人。乡亲们都夸他“不忘本”。胡子钦临行时还把随身带回的300银元交给嗣父。300银元在当时抵得一户宫农的家产。嗣父嗣母没能生育,不料想竟有这么个有出息又贤孝的嗣子,十分快慰。他们自然要担当好抚养和教育文虎的责任,叫胡子钦只管放心。
从南洋回来的文虎算是见过大世面了,回到乡里理所当然成为孩子们的首领。他贪玩好斗,每天都玩得变个泥人回家来。时间一长,令房公房婆(胡秀才老夫妇)生厌,到底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渐渐地,房婆连饭都不肯让他吃饱,文虎时常落得啃烂番薯。
春节到了,这是客家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按照习俗,家家都要给孩子做新衣,发压岁钱,即使最贫穷的家庭也不例外。可是房婆竟然不给文虎做一件新衣,也不给他发一文压岁钱,这无疑是对文虎最大的惩罚。文虎作为“首领”第一次遭受小伙伴们的嘲笑和轻蔑,很没面子,跑到中川庆福堂他伯父面前嚎啕大哭了一场。(www.xing528.com)
伯父非常气愤,决计把文虎接过来亲自抚养。在伯父一再请求下,经胡氏宗族内部调解,文虎终于回到伯父身边。
文虎依然是野气十足,但伯父只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从不恶言骂他。伯父夜晚跟文虎同睡一个床,天热给他驱蚊打扇,天冷给他暖脚盖被,尽心照料如同亲子一般。文虎一度迷上捕玩燕子。中川胡氏家庙的雕梁画栋之上栖息着许多燕子,文虎把它们捕捉了关在山洞里饲养。为此他逃学,不做功课。伯父见了十分心焦。
伯父知道文虎喜爱《水浒》、《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最崇敬讲义气的英雄人物,便带他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广东大埔县城去看汉剧《逼上梁山》、《桃园结义》。露天演出,没有凳子,叔侄二人站着从头看到剧终。散了戏,回家路上,伯父便对文虎说:“你将来是要做宋江那样讲义气的人吧,可是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又有什么用呢?燕子是益鸟,捕捉乃是做恶,少时行恶,老大断难行善,你怎样做得了宋江那样讲义气的人呢?”文虎听了,颇有触动,当夜跑上山,把用小鸡笼关着的10几只小燕子全部放飞,又让伯父点上灯,他要读书。
第二天上课,先生手里举着方尺,叫文虎背书,先生料他背不出来,手里的方尺随时都要打下去。然而文虎却琅琅有声,把一篇课文背得没一字卡壳。
先生大喜道:“文虎,你总算开了窍。你要真肯读书,没谁比得过你。”这天中午,先生留文虎同他一道吃“饭袋饭”。客家山村生活艰苦,一日三顿吃的稀饭汤,能吃上干硬的“饭袋饭”,无疑是极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