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证明电子商务对经济是否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1987)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67]。即虽然企业在IT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然而从生产率的角度看,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叫“索洛悖论”或“生产力悖论”。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研究了美国的53个行业,约占经济体总量的70%,得出“IT与生产力之间仅仅是一种模糊的关系[15]。”无怪乎有人在评论美国公司在IT战略上的失败时说,“在人类奋斗的历史中,没有像今天这样付出如此多的代价,而又取得如此少的成果。”同一时期,查斯曼(Strassman,1989)调查了292个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但更多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发现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
2000年,高盛公司运用MULTIMOD模型估算了B2B电子商务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论认为,在上述5个国家中,估计2001—2010年期间B2B电子商务将促使这些国家每年的GDP在原有基础上增长0.25%,相当于全部当年GDP增长的10%~20%[68]。2002年,思科系统公司的研究报告预计1995—2010年期间,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使美国生产率从年均增长1.2%提高到年均增长2.1%,即该期间电子商务使美国生产率预期增长达到48%,2000—2010年,电子商务使欧盟生产率从年均增1.3%提高到年均增长1.7%,即该期间电子商务使欧盟生产率预期增长达到30%[16]。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份电子商务研究报告认为,到2007年,电子商务使澳大利亚的GDP提高2.7%,并促使澳大利亚的进出口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得到提高。
Hamidreza(2012)通过运用世界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应用超过一定的阈值之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明显增加。
2.国内研究现状(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多数学者从微观领域关注电子商务对营销、消费、物流、支付等微观领域的影响,并辅以理论分析,较少从宏观实证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0,78]。
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也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范玉贞(2010年)运用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他认为,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作用的结论,但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黄睿君(2010)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转折点的结论。杨坚争[18]等(2011)把电子商务因素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引入到中C-D函数中,探讨了电子商务对经济作用的机理,通过C-D生产函数,对2000—200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电子商务指数每增加1%会带动GDP增长0.017%[79]。此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运用生长模型、灰色模型以及组合模型来对电子商务发展进行预测,认为我国电子商务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并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将上述技术运用到商务中,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因此,电子商务的运用可以看作是一种技术创新。它通过节省成本改善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经济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总供给。国外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行业电子商务节省成本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估算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另一种是利用可计算的均衡模型进行估算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我国来讲,这些数据收集相对困难,国内的实证研究相对较浅,例如范玉贞对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时,使用的是微观数据,如域名数、上网用户人数等,黄睿君仅仅通过电子商务交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确实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选取的因子单一,不能完全代表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也不能从中分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无论是国外抑或是国内,电子商务还是在其发展的早期,一方面电子商务对经济作用的本质尚未完全“暴露”,且国外对电子商务研究以预测为主,而非实证本身;另一方面研究数据的局限和不完整,研究的结论也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末,形成于本世纪初,发展于近十年,早期研究由于数据缺乏,实证研究多数是微观数据,而通过微观数据发现宏观经济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特点,区域差距明显,不同地区电子商务运用水平差距很大,如果用总体水平研究电子商务对经济的作用,不能反映我国电子商务运用在区域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平衡性[80],由于中国地域范围广,区域经济、社会等发展不平衡,表现电子商务运用水平参差不齐,上述研究仅在电子商务总体水平不高(全国的水平)的条件下研究电子商务对经济的作用,容易低估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对经济的作用(如广东等)。电子商务是复合技术和商务模式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新事物,其对经济的作用从微观技术运用,模式的接受和扩散,到中观产业变化,是一个系列的技术扩散和运用过程。过往的研究恰恰是宏观结果的研究,忽视了电子商务这一新生事物动态发展过程,所以,研究结果是电子商务目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较小或不明显。
本研究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综合C-D函数、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系列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发展与经济增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弥补一般研究对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阐述存在的笼统性以及静态性的局限。此外,通过对广东先发地区电子商务对经济的作用的实证,比较其与全国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差异,从而实证研究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间的变量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