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把产业组织的企业作为产业结构的基础,即企业是产业的基本“细胞”。由若干个企业组成的集群构成行业,行业是构成产业的基本单位。在宏观统计中,一般将产业统计建立在行业的统计上,行业是宏观统计的基本单元。由于具体的企业数量大,名目多,不易统计分类,一般以行业统计为基本统计单元,因此,研究行业的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也是发现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性研究,为准确把握广东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内容,在研究广东产业结构变化前,重点研究广东行业变化的情况,从行业结构的变化中窥探广东产业结构的深层变化原因,也正是这些行业的点滴变化,经年累月的积累,最后造成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变化。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进行修订,2011年第三次修订。该标准(GB/T 4754-2011)由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此次修订除参照2008年联合国新修订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修订四版(简称:ISIC4)外,主要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做了调整和修改。
该标准把行业(Industry)(或产业)定义为: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需要强调的是从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分列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在《广东经济统计年鉴》各期中由于标准的变动,行业统计数据也有不同,可比性在行业研究方面显得有点弱化,为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对行业的影响,本研究从研究数据的可比性和易获得性方面考虑,选取了广东省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年度的《广东统计年鉴》的相关行业数据,对广东省的行业的变化进行研究(表6-5)。
表6-5 2000—2015年广东产业与行业发展变化情况
续表
注: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1、2006、2011和2016。(www.xing528.com)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从2000年占GDP的10.4%的比例下降到2015年的4.6%。第二产业从2000年占GDP的50.4%下降到2015年的44.8%。第三产业从2000年占GDP的39.3%上升到2015年的50.6%。总体趋势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表明近15年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是在不断升级过程中。
在行业变化方面,主要体现下面特点:首先,第二产业的工业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00年的占GDP的44.5%,上升到2005年的46.9%,以后开始下降,到2015年,工业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为41.6%。其次,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16年的发展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科学研究、教育和技术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在不断上升,且占比提高较快。第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保持稳定。第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GDP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变化,表明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科学研究、教育和技术服务业16年的实证显示,上述行业发展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行列。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替换和替代,呈现下降的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虽保持稳定,但基于同步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业保持着与国民经济同步稳定发展的行业已经难能可贵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能保持与GDP同速,也算是快速增长。因此,从第三产业的各行业发展分析,广东第三产业优先发展了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与近年来的广东经济发展的现实基本相吻合。
上述分析表明,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行业发展有升有降。突出表现是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产业的发展快速增长,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着一定的发展速度,维持着其产业的发展需要,但是没有能体现其在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但是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比重下降,应当引起警惕。
行业研究也同时表明,近年来广东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后遗症也开始突现:表现为金融杠杆率高,房地产业开始出现泡沫,并开始影响到广东实体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