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三次产业理论对今天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突出表现为产业层次更加多元,信息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传统社会中主要针对能源和物质资源进行研究,对信息作为资源的研究相对不足。物质、能源、信息是现代人类社会三大资源,当代社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们运用资源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当今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信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生产资源的变化决定了人类社会产业的变化。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局限性。进入80年代,信息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群迅速壮大,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包括:
(1)需求结构升级使产业范围扩大,产业正涵盖愈加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包容越来越多的形式,日益多样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人类经济活动。产业活动愈来愈成为非单纯的生产、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供给部门,其连接社会生活各部分以及各部分与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的作用不断加强。
(2)产业经济分析和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要求拓展产业分类理论。伴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规模和深度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导致生产和消费过程社会化,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其中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有不同的表现,不仅其他产业内部不断有新的部门分离出来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和重组。随着社会信息化过程的展开,第三产业中的部分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次产业内部活动从数量到性质都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分类急需变革。(www.xing528.com)
(3)围绕信息产业化浪潮展开的“第四次产业”讨论和以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为目的而展开的“环境产业” “资源产业” “生态可持续工业” “高技术产业”的讨论,把一批新兴产业的归属、地位、本质揭示问题提到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中来。
(4)产业细分是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的需要。现有的产业分类理论,不能明确界定信息产业、环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内涵、范围和地位等,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就缺乏理论依据和指导。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上述局限,导致了整个产业结构理论体系的局限,削弱了其解释现象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必要加以拓展。
传统产业结构建立在物质社会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得失零和”和“物以稀为贵”的基本规律。信息社会则遵循“得失不零和”甚至呈指数的增长以及“物以多为贵”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律。因此,电子商务时代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也受到了物质世界规律的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