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1999)在其编著的《产业组织经济学》中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我国产权制度、企业制度、金融制度、产业管理制度、流通体制、外贸体制等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并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体制因素在内的新分析范式。将体制因索的影响纳入产业组织分析框架,这既是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学者的一大创新。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产业经济学的有关概念才从西方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主流的产业经济理论。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治出版了《产业经济学导论》,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产业经济学的书籍,也标志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初步形成。1996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产业经济学被列为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现在,有许多髙校经济类学科中将产业经济学作为大学本科的必修课程。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先后出版了十几种不同版本的《产业经济学》,但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并非整齐划一。以于立为代表的“窄派”观点认为,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是同义词。而“宽派”则将产业之间的结构与关联问题(如投入-产出关系)也纳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均属于这一派。但“窄派”认为此种做法并不是国际公认的产业经济学。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撰文对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思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学科的构建要符合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国处于经济改革和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强调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同时,加强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的研究,才更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更能体现其“应用性”的特点。(www.xing528.com)
杨治教授较早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我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17]。近年来,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产业政策的研究上。这似乎说明,促进产业结构本身及地区间的产业协调发展还得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其运作来实现,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是很有意义的。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经济周期中产业结构变动及周期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例如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机理作了系统的分析,他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孙尚清、魏后凯、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