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振辉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新篇章

重振辉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新篇章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重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昔日的辉煌,张礼东这位新掌门人费尽了心思。早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和三厂合并之前,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已闻名全国。1984年,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虎丘牌”苏州红木精制二胡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精制二节笛、民族定音鼓、苏锣等18项乐器被轻工业部评为部优产品。明清时,昆曲、京剧的风靡,使得苏州民族乐器制作处于全国最高水平。

重振辉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新篇章

为了重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昔日的辉煌,张礼东这位新掌门人费尽了心思。这座老厂有着辉煌的历史,它创造的“虎丘”“姑苏”两大品牌,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心中的记忆。

关于这座老厂的历史,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张雷曾在一篇文章——《精美的苏州民族乐器》中提到:

1949年后,苏州民族乐器产业重见天日。1951年成立了乐器业同业公会,有40多家登记企业,公会职工140多人。1954年登记企业已发展到50多家,公会职工人数达到230多人。1956年后,公会又几经调整,建立了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二厂、三厂。1994年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又并入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成为与北京、上海民族乐器厂齐名的全国三大民族乐器厂之一。

早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和三厂合并之前,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已闻名全国。1984年,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虎丘牌”苏州红木精制二胡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精制二节笛、民族定音鼓、苏锣等18项乐器被轻工业部评为部优产品。此外,还先后研制成功了古筝变调装置和拉阮,填补了民族低音乐器中的空白。

自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出现乐器制作的苏州,是江南民族乐器的发祥地。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登阊门闲望》诗中提到了苏州的民乐之风:“处处楼前飘管吹。”明清时,昆曲京剧的风靡,使得苏州民族乐器制作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张雷先生这样记载明清时苏州乐器制作的繁荣景象:

苏州生产的锣、鼓、笛、笙,被时人称为“苏锣”“苏鼓”“苏笛”“苏笙”。尤其是明代昆曲的繁荣,迅速地促进了苏州乐器行业生产的大发展。

尽管明清后战乱频频,但苏州作为民族乐器制作中心的地位一直没变,建国后也一直保持优势。但是,再好的金字招牌,再好的历史底蕴,当人们弃之不顾,最后也难免被湮没。

2015年,常年给乐器厂送木料的张礼东,发现昔日金字招牌的企业,已濒临破产,正准备转让。

“这么好的民族品牌,不能倒闭。”血气方刚的张礼东,把经营家具厂的积蓄全部取出,又筹借了一部分资金,把乐器厂收购了下来。

从踩三轮车当蔬菜小贩做起的张礼东,而立之年时拥有了自己的红木家具厂。给乐器厂送了十年木料,最后跨界,揽下了他从来没想过的乐器厂。

张礼东说:“以前做生意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收购老乐器厂的那一刻,不自觉地给自己肩膀上搁了沉重的社会担子。”压在胸口的是一份使命感,和做家具厂截然不同。接手老厂后的一年多时间,他睡不了安稳觉,一下子瘦了不少。在他眼里,这个厂和它所创造的品牌是神圣的,高不可攀。不论如何,不能砸在自己手里。

一方面是乐器厂给了他不尽的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令人头疼的事儿一桩接一桩。

光是清理厂容就花了一个月时间。张礼东说,刚接手下来时,厂里并非今天这般模样。当时的厂子让人见了就想逃。门口是几家小商贩,有卖花的,有做服装的,嘈杂混乱。厂里的道路上堆满垃圾,光垃圾就清走了三大车。

清走垃圾,铺平道路,乐器厂又恢复了宁静,只留下乐器声,重现历史的沧桑。爬满爬山虎的老楼,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操作台,还有芦苇编织的隔音墙……

在张礼东正忙着准备大干一场时,有的员工却不干了,他们厌倦了折腾,视企业为养老院;还有的员工给他下马威,上班就喝喝茶、看看报纸,然后等着下班……

“这种风气,这样的工作效率,企业不倒闭就怪了。”老厂子给张礼东出的难题,比他想象的要更棘手。“刚接手时,每个月亏损二三十万元。”企业亏损,员工收入降低,工作自然敷衍了事,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破产倒闭自然而然。

开会,做思想工作,没人听他的。(www.xing528.com)

怎么办?

他要发次狠。当他拿到要出厂销售的古筝、二胡时,二话没说,直接从楼上狠狠地摔下去。工人急了:干嘛摔了,要卖钱的。

张礼东说:“以前你们能把这样的乐器卖了,我来了,这些都卖不了,不合格的,重新做。”

三十多年前海尔冰箱,如今张礼东摔乐器。砸产品的目的,其实不是给外人看,而是要砸醒自己企业的员工:做产品岂能应付!

光发狠还不够,他要让如今的手艺人做出高品质的乐器,就得树立标准。张礼东花重金从日本买来乐器,让工人们看看日本人的手艺。为什么同样的木料,同样的乐器,日本的乐器能卖出奢侈品的价格?

“其实,他们手上功夫不差,留下来的都是有手艺的老师傅。”但是,老厂子人浮于事的风气,让这些手艺人慢慢丢失了工匠的本分。

张礼东发现自己需要和残留下来的不良习气斗智斗勇。但是,要挽救这样一座老厂,没有别的高招,只能实打实地把品质做好。

之前的乐器,价格再便宜,照样没人买。张礼东来了,把自己收藏的上好红木等贵重木料拿来加工乐器,提高品质后,价格涨了,订单反而多了,车间库房中堆满了被订购的乐器。

亏损持续了一年。当没有人上班后坐在那里喝茶等着下班时,当产品再也没有人投诉后,亏损终于止住。

2016年夏天,当我走进这座老厂调研时,老师傅们安静地在操作台上一点点打磨着手中的二胡、箜篌古琴,沉醉其中的模样,让我看到民乐灵魂的回归……

扭亏为盈的老乐器厂,能否在新掌门人张礼东手里再次焕发青春?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回答的问题。当眼下传统民乐在社会重又掀起一股热潮,无疑,这是一个难得的崛起时机。

在调研中,张礼东告诉我,他会把历史遗留的难题,一件不留地解决,铲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维,建立起有效的手艺传承体系、公平的薪酬奖励体制、股权分配机制……从产品到人才,从管理到企业文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变革。激活每一位员工的能量,让所有员工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感受到企业复兴后带给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他说自己还有一个目标,在2017年5月,要在乐器厂建起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把老厂曾经的老工匠和他们做的经典乐器展出给员工看,给来访者看,给所有关心民乐发展的人看。

2017年5月9日,百岁老人张子锐回来了,博物馆开馆了。

言必行,行必果。对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来说,这应该是个恢复昔日辉煌的好苗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