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张子锐老先生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丰元凯、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诸多领导,以及一位叫张礼东的年轻人,他如今是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当家人。
作为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退休技术人员,再次回到工作过的地方,张子锐老先生受到所有到场人士,包括乐器厂年轻手艺人的真诚欢迎。
在参观苏州民族乐器博物馆时,他一直微笑着。人们不断涌到老人面前问好,他点头不语。身边的家人说,老人听不清。
博物馆中陈列的,有些是张老改良的乐器,还有该厂1961年参加全国二胡制作评比荣获冠军的作品。那是民乐辉煌的年代。
熟悉民乐的人都知道,张子锐老先生在中国乐器改革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是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大师。在其从业的60余年中,经他手改良、恢复的民族乐器及配件达21件及69种。其中,他运用古代排箫、律吕音律排列,以及传统芦笙乐队共鸣管等长处,建立系列笙组合,为中国独特而古老的吹吸音高同度笙簧增添新声,并因此被誉为“中国乐改大家”。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了解一下张老对中国民乐振兴做出的贡献,乐器一厂特别安排了一场关于张老的讲座。演讲者是跟踪采访张老先生20多年的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岳峰教授。岳教授以《缘何执着二十年,江南寻宝觅真人》为题,道出张老一生为民乐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高水平见解。每次讲到张老的理念和发明,全场听众都屏气凝神,生怕漏掉一个字。
有人说,中国没有乐理,那是不了解中国音乐。……尧舜时期的排箫就是乐理,就是键盘。中国古代的乐理,是通过乐器来实现的,要想发展中国音乐,第一步是要把自己的乐器先搞出来。
提出中国传统“六—六”律吕乐理的张子锐,为了实现具有中国乐理律吕体系的乐器在当代的复活,从扬琴的改进开始了他的探索。195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的他,根据十多年探索的律吕基本乐理及其与西方乐理、乐器的比较,结合少年时玩过的蝴蝶式铜丝洋琴弦面的模拟,自行绘制了一张“律吕扬琴”的施工图纸,成为将律吕式音位用于现代民族乐器实践的第一人。
1956年,张子锐开始将律吕音位的乐理实践运用在对笙的改革上。(www.xing528.com)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六—六”律吕的音位排列法逐步被多种改革乐器采用,国内先后出现了律吕式钢琴、手风琴及律吕式木琴、渔鼓等。1991年美国展示了“六—六”式五排阶梯式电子钢琴,1992年德国人也将其改革的“六—六”式全音阶手风琴带到了北京。他们认为中国是“六—六”式键盘之祖。
张子锐认为,中国乐器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六十余年的乐改实践和乐理探究,使张子锐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乐理,是永远站不起来的。”中国音乐要想真正复兴,首先要有自己的乐律、乐理,进而建立自己的乐器、乐谱,才能撑起本国音乐文化体系的宏伟大厦。至于作曲和演奏,那是艺术。文化是根基,艺术是花朵。在西方乐理的根基上难以开出中国音乐的花朵。
张子锐认为,中国音乐要复兴,就要重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支柱——“乐律、乐理、乐器、乐谱”的中国“四乐”,恢复、发展中国自己的传统,“向民间和古代音乐乞灵”,做全面的挖掘、整理和弘扬(不是复古),这样才能恢复中国音乐的原创力。
……
一个小时的介绍,不觉到了结束的时间,但是百岁老人一生积淀的经验和智慧还未讲完。岳峰问:还要听吗?
听!现场听众不管老幼,沉浸其中。
这是张礼东所希望看到的,把张老请回来,就是让自己的员工,从老一辈乐改人身上,悟到永不磨灭的工匠精神,让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在现代乐器改良和精进路上一代代地接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