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学习领域用一个生态的视角来工作,首先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点,有没有一个系统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参与;第二点,在公司内部能不能创造各种深度的“化学反应”的连接,让每个学员深度交流,部门之间深度交流;第三点,能不能用一种生成的视角寻找最开始的种子,用这样的方法推动组织慢慢改变。
社会上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坚信“教育改变人”,一种是坚信“环境改变人”。我更相信“环境改变人”这种观念。下面关于场域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佐证。
场域(Field)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其理论架构中,场域被描述为由一系列客观关系所构筑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简单来说,传统的教室就是一个学生的学习场域,也是所谓的“正统”学习场域;进入E-Learning(电子学习)时代之后,企业学习场域概念得到认可,学习场域和工作场域形成交集,办公室成为一个新的学习场域;到M-Learning(移动学习)时代,借助移动端强大的覆盖力,学习场域范围强势扩张,由此,公共场域概念被提出,学习也因此变成一件很“随便”的事,地铁上、公交上、公园里,你想在哪里学习,课堂就可以设在哪里。从人的角度来看,学习场域里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工作场域里则主要以工作执行者为中心。在过去的培训工作中,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以讲授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如果关注的是工作成效的提升,则必须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向以工作执行者为中心。这种关注焦点的转换,代表着价值创造的改变——培训已经不够了,企业要的是提升工作成效。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跳出以学习场域为主的思考模式,结合工作场域的需求,建立全局观,将两者视为整体的生态来思考,建设健康的“学习生态”环境,将培训、学习资源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www.xing528.com)
当移动设备作为企业学习技术的工具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多数企业一开始在应用移动设备作为学习技术手段时,往往仅定位成移动学习,因此最常看到的方式是将过往E-learning的课件进行知识点切割或从Flash转制成视频微课,但这种将网络课件搬家至移动端的模式往往效果不太理想。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问题,也了解到其实移动设备因为携带的便利性,还可以应用在很多辅助工作上,加快问题解决速度并提升绩效。
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传统培训制度及管理办法,我们需要的是员工共创的、自行演绎的运营机制;我们需要的不再是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灵鸡汤,我们需要的是自产于企业、创新于员工、萃取于团队的组织智慧;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填鸭式的培训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员工之间互动式的社群化学习。我们的学习目标从未改变,也无须改变,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一种学习的思维方式,改变学习的一种心态与心智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