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节市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型林场实现分类经营和招商引资

毕节市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型林场实现分类经营和招商引资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节市共有国有林场12个,经营面积59.5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8.08万亩,有林地面积34.18万亩,活立木蓄积230.2万立方米。毕节市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试验区发展的机遇,实施分类经营,把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全市国有林场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1.01亿元。

毕节市国有林场改革:生态公益型林场实现分类经营和招商引资

毕节市共有国有林场12个,经营面积59.5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8.08万亩,有林地面积34.18万亩,活立木蓄积230.2万立方米。现有林场职工1262人,其中在职职工512人,离退休职工750人,2013年全市国有林场共计收入6889.3万元,职工月工资收入3762元。毕节市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试验区发展的机遇,实施分类经营,把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一)改制转型

毕节市国有林场建场以来,在管理体制上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林场既没有事业单位的经费,又无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生产发展受到很大制约。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国有林场大部分林子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执行木材禁伐限伐政策,使收入单一的国有林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职工工资不能全额兑现,实发工资仅占应发工资的55%,工资最低的职工每月仅两百多元。2008年,试验区按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把试验区国有林场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精神办理,到2012年6月,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转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县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人员和机构经费全额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林场发展取得的各项收入纳入同级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林场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转制后,林场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从465元增长到3762元,增长了近8倍;离退休职工人均月收入从630元增长到3545元,增长了近6倍。

(二)制度建设

国有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后,为进一步激发国有林场的生机与活力,市委、市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公益性质,提出深化国有林场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财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以场长负责制、目标考核制、绩效工资制和劳动用工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www.xing528.com)

(三)兴办产业

各国有林场按照因地制宜、立体开发、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采掘业和森林旅游业等实体经济,走多产业、多门类、多形式、多成分发展产业的道路。探索出以培育大径材,提高林分质量为主的公益林经营模式;依托林场森林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森林药材。森林蔬菜、苗木花卉、林下养殖等林下产业模式,这些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赫章县平山林场根据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林场实际,利用采伐迹地种植核桃100亩,并在林下种植虎耳草500亩,获年利润10万元。纳雍林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核桃采穗圃250亩,年产穗条100万株,产值近100万元。

(四)建立激励机制

在坚持生态公益型林场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建立激励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多种经营,实现企业、林场共赢。近年来,全市国有林场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1.01亿元。金沙县石仓林场招商引资1510万元,发展林下种植葛根6000亩、折耳根30亩,2018年创收1200万元。赫章县平山林场引进贵州百灵集团在农场坝工区建设中药材基地2000亩,投资1400万元,种植半夏金银花、虎耳草、何首乌等中药材,2018年创收12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