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章县建设经果林产业带,打造核桃产业盛景

赫章县建设经果林产业带,打造核桃产业盛景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章县享有盛名的中药材有半夏、天麻等50多种。赫章县根据市场需求,沿野马川、水塘、平山、白果、财神、可乐、河镇一带,规划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产业带,近几年打造的“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种植规模已突破120万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核桃、板栗、樱桃、茶叶产业带。赫章县各地以资源为依托,兴办了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赫之林”系列核桃乳饮料、苦丁茶等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赫章县建设经果林产业带,打造核桃产业盛景

试验区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改善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以特色经果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截至2018年底,经果林种植面积发展到302.8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91.6亿元,农民年人均林业收入1065元。生态建设实现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

(一)发展特色经果林

试验区建立初期,各县乡推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立足长远”的营林方针,充分考虑贫困农民要吃饭、要花钱的实际困难,为解群众燃眉之急,允许和鼓励农民林经套作、林粮套作、林牧结合,尽量增加农民近期经济收入,以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并且获得一定成效。

随着植树造林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逐步增加,生态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试验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态建设第一线,与广大农民一道总结多年来生态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巩固发展生态建设成果,探索、创新生态建设模式。各县市充分利用多年积累壮大的经济实力、群众基础、技术储备、政策和示范效应,立足毕节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天麻竹荪核桃樱桃茶叶半夏等经果林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够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完美融合,市场前景广阔,得到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认同和容易培育成绿色产业、有机产业、新兴支柱产业的特色经果林产业。

近几年,全市依托、整合来自各个渠道的各类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 5.75亿元发展特色经果林、建设特色经果林产业示范园和示范带。采取企业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经营和千家万户种植等不同组织、不同经营形式,推动特色经果林产业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试验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意见》《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编制了《毕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8)》《毕节市特色经果林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了系列发展政策,规划到2020年特色经果林发展到600万亩。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签订科技支撑协议,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技术培训会,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外考察,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式,为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特色经果林产业快速发展。

试验区坚持生态建设、结构调整与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将丰富的林业资源、生物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利用生态建设成果,充分调动农民退耕还林、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利用生态、走向市场、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各县区、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林果、林草、林药、林茶、林畜相结合的多种生态建设模式有如雨后春笋

乌蒙山区深处的赫章县,“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气候资源,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中药材和经果林的宝库。拥有20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其中,上了国家药典的品种多达500个,各类中药材年产量达4000多吨,是贵州乃至全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素有“夜郎多灵药,黔地无闲草”之称。

赫章县享有盛名的中药材有半夏、天麻等50多种。“赫章半夏”闻名中外,出口免检,长期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各大药材市场一直是抢手货。随着半夏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价格逐年攀升,赫章种植半夏的农户扩展到16个乡镇,108个村,2万多户。2010年,赫章县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被列为贵州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后,赫章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中介促进”的措施,把中药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十农户”“公司十合作社”“公司十基地”“大户示范”等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避免了市场风险。2015年整合投入资金3.3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其中半夏6万亩,虎耳草、续断、首乌茯苓等近7万亩,产值7.2亿元,其中半夏产值4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可达400元,种植农户户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河镇乡种植半夏1.35万亩,项目覆盖全乡20个村6805户,占全乡总农户的73%,种植5亩以上的大户达452户。半夏专业合作社与贵州黔草堂公司以每公斤120元的保底价签订供货100吨的订单,产值2亿元,仅此一项,直接减贫1.5万人。

乌蒙山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原生性、古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有“地球遗老”之称的银杏树、红豆杉,被誉为地球“独生小姐”的中国珙桐树等珍稀树种,在乌蒙山区代代繁衍;玉兰、滇藏木兰、黄杨香樟杜鹃兰花等名贵花木在乌蒙山区争奇斗艳;核桃、板栗、樱桃、杜仲桃李在乌蒙山区比比皆是。赫章县根据市场需求,沿野马川、水塘、平山、白果、财神、可乐、河镇一带,规划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果林产业带,近几年打造的“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种植规模已突破120万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核桃、板栗、樱桃、茶叶产业带。

为扶持核桃特色产业发展,赫章县成立了专抓核桃生产的核桃发展事业局,成立了核桃研究所,聘请专门技术人才做科研,并于2000年创建了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2013年,赫之林公司被山东客商韩明著先生收购重组,总投资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1165万元,缴纳各种税金260余万元,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赫章县各地以资源为依托,兴办了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赫之林”系列核桃乳饮料、苦丁茶等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大方县利用得天独厚的天麻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种植2.76万亩,产值2.7亿元;2016年种植3.8万亩,产值3.7亿元;2018年种植4.09万亩,产值4亿元。为做大做强天麻特色产业,引进了天麻深加工企业,天麻系列产品走俏国内市场。大方生漆发展到 6.8万亩,大方漆器贵州茅台、玉屏箫笛一起成为“贵州三大宝”,走俏海内外市场。赫章、大方、织金、纳雍相关县区先后被评选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竹荪之乡”“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核桃良种基地”“中国漆器之乡”和“珙桐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林下经济

试验区以林地和林下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林下经济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林农合作种植仿野生天麻;黔西县金碧镇土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下生态乌骨鸡养殖、兴办土桥村绿色生态农庄;织金县熊家场乡糯冲村常鹤特种养殖场林下养殖野猪、太湖种猪等。各地通过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形成长期获生态效益、近期获种养收益,以长护短、远近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结构,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016年底,全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315个,覆盖林农16万户,林下经济经营林地面积88.06万亩,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各县区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推行“公司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十农户”两种模式,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凭借灵敏的市场信息、成功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一定的资本积累,优先选择积极性高、有文化、有基础的农户作为发展对象,逐步推进,稳步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2016年,大方县林下种植仿野生天麻2万亩,采收生麻3200吨,产值9600万元;林下种植金银花、半夏、前胡等中药材1.2万亩,采收中药材3600吨,平均亩产值3200元,总产值约3800万元,惠及农户2126户、7682人,户均增收9000元。成绩比较突出的九龙天麻发展有限公司、云龙天麻发展有限公司、顺丰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六龙镇鑫龙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丽军林下种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已成为大方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大方县雨冲乡祥和养殖场、大方县天禄源养殖场等,在林下养殖五黑鸡、土鸡等,年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带动林区周边农户近百户发展林下养殖致富。

大方县在发展林下经济时,注意合理配置资源,县发改、林业、畜牧、扶贫、中药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项目和投资,各记其功,支持林下经济发展。2016年全县整合扶贫、林业、中药产业、石漠化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投资近1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打造林药结合治理石漠化样板、助推微小企业发展,促进林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www.xing528.com)

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03年在羊场镇穿岩村建立仿野生天麻种植科研基地,开展天麻仿野生栽培GAP关键技术、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有性繁殖育种技术研究。通过几年努力,科研取得一定成果,2007年成功申报了“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和“有性繁殖育种”两项技术专利。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现有固定种植基地4000亩,以“公司十种植大户”“公司十农户”等形式,推广仿野生天麻种植1万亩,合作农户1600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2011年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仿野生天麻111万亩,涉及农户1370户,收获干品天麻105吨,产值2100万元,合作农户户均创收3400元以上;2016年采收天麻面积1.2万亩,干品天麻产量120吨,产值2300万元。走出林下产业发展与富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三)发展生态旅游

试验区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大力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以“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为形象定位的黔西北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区。2013年,毕节市出台了《毕节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保护及开发开放工作。通过积极举办杜鹃花节、观鸟节、草场赛马、民族插花节、火把节、逛花坡等节庆活动,吸引中外文艺、宣传、政界、企业、财团、知名人士前来观光或进行艺术创作,延伸产业链,使各个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双赢。全市已建成毕节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大方油杉河森林公园、金沙三丈水森林公园、金沙冷水河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大方大海坝森林公园、织金桂花森林公园、纳雍小湖坝森林公园、黔西水西森林公园4个县级森林公园。全市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达 100.14万亩。各大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共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次,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

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坚持“生态立园、旅游强园”的发展战略,按照“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截至2018年共投入88.22亿元,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全面实施景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花园式矿井建设,栽植旅游公路景观树53.82千米,新增特色经果林、荒山造林等生态绿化面积7万余亩,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目前,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8.43%,已查明杜鹃属植物41种,占贵州省杜鹃属植物资源的45.6%,世界杜鹃经典分类5个亚属都有分布,是座天然的杜鹃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科研、观赏、生态价值,被誉为“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2013年接待游客324万人,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30.77亿元,2014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5年7月,贵州省林业厅组织50名专家、学者组成多学科的科学考察团,对纳雍县珙桐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考察结果表明,纳雍境内以光叶珙桐为优势组成的林分面积达7120公顷,资源量近百万株,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光叶珙桐自然分布面积最大、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光叶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别名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可生长20~25米高,叶互生,单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排成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为伞房状或伞形状聚伞花序,花萼小,两性花位于花序顶端,雄花环绕周围,雄花无花萼及花瓣,紫色;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长3~4厘米,直径15~20毫米,紫绿色,具有黄色斑点。通常情况下,光叶珙桐4月发芽,5月开花,果实10月成熟。

珙桐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光叶珙桐相继灭绝,只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被植物界誉为“活化石”,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之一,成为中国独有的世界著名观赏树。光叶珙桐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因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并赋予和平的象征。

光叶珙桐分布区极其狭窄,仅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地。分布区气候冬冷夏凉,常年多雨、多雾,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温 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为4.5~6.0。光叶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多生长在空气阴湿处,幼苗生长缓慢,成年树趋于喜光。

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大面积、最多植株的珙桐奇观。纳雍县大坪箐景区、吊水岩风景名胜区、雍熙风景区、大海坝景区等自然湿地,成了稀有植物的避难所和飞禽走兽的乐园。

2012年以来,为了加强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等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纳雍县委、县政府委托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年1月,纳雍县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以珙桐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并向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递交了“中国珙桐之乡”申报材料。4月,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中科院植物所、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等相关领导和专家,深入纳雍县实地审查光叶珙桐资源情况,对光叶珙桐分布范围和数量做了确认。

2013年6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纳雍县“中国珙桐之乡”称号,极大地调动了纳雍县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珙桐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积极性,提升了纳雍“中国珙桐之乡”的知名度,加快了纳雍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纳雍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方县在森林旅游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贵州宣慰府、油杉河、九洞天、大海坝等旅游景区,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同步增长,旅游收入稳步提高。

星宿乡油杉河景区实施的油杉河草地观光农业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例。项目位于星宿乡龙山村、漆树村、河山村、松树村所辖崔苏坝草场、白泥坝草场。项目第一期总面积2万亩,第二期联动周边天然草场面积10万亩,具有贵州高原灌丛草地特色。项目区长期以来属于集体荒山草坡,农户公共放牧,无人管理,草地退化严重,蕨类植物丛生,土壤酸化严重。2012年,为了开发利用这片资源,大方县委、县政府引进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和新西兰哈维教授、马丁先生共同开发。主要采取生态方法建设和管理草地,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核心是做好草地免耕技术、新西兰式围栏养殖技术和草地营养循环技术,通过牛羊轮牧,科学管理草地,建设我国南方草场改良示范基地,建成贵州省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开发示范点,探索我国南方草地可持续发展之路。

星宿乡严格按照油杉河景区总体规划及大方县委、县政府引资的规定进行开发,做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项目初期运作采用“三个统一”:草地观光农业与旅游统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公司基地带动农户与扶贫开发统一。最终形成沿杭瑞高速公路做成大方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整体推进草地畜牧业良性发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补撒草种、科学管护牧草等各项工作,新西兰式标准化触电式铁丝网围栏建设工程已经完工,牧草长势良好,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正在购买批量牲畜投放牧场。油杉河草地观光农业项目依托景区崔苏坝景点,游客络绎不绝。2013年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达31.5万人次,促进了星宿乡生态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