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是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即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危害的外来物种。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所给出的概念与此也大同小异,认为外来物种是出现在正常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即从外地引进并扩散,模仿当地生态系统、当地栖息地及当地物种的外来物种。
大多数外来物种都不会带有侵略性,或者为它们的新栖息地制造麻烦,甚至有很多外来物种还对社会有益,如农业、园艺、林业及宠物产业等。然而尽管只有一小部分的外来物种在跨越原有边界后会对新环境造成侵略性,它们却能对当地生态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生物分类群都存在有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病毒、真菌、藻类、苔藓、蕨类、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等。
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是当前地球上公认的对生态和经济最大的威胁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在农田、森林、草地、岛屿、渔业、海运业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制造生态灾难,造成经济损失。保守估计每年全球由外来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损失要超过50亿美元。
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交通运输、跨国旅游及生态观光的发展,“引进”了更多外来入侵物种,且其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中美贸易爆炸性增长,两国生态系统类型相似,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其对本国及邻国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全球贸易从1965年的192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9万亿美元。大多数的贸易都通过海运来完成,每年有2.65亿个集装箱装载着110亿顿的货物进行贸易往来。预计在全球海面范围内,压载水舱每天都有多达10000个物种在活动,这些物种大多来自沿海海湾和河口,它们随着压载水舱穿越本无法通过的海洋,到达新的海岸线、港湾、河口等地,通常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非常舒适的栖息地。2008年,Cohen和Carlton指出大量的生物体通过船舶压载水排放途径从亚洲港口不断转移到旧金山海湾,导致旧金山河口如今外来物种占绝对优势。(www.xing528.com)
越来越多的科学机构和管理团体都在讨论全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并且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很多地方、国家以及国际战略目标,尽管这些战略在其协调及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很成功。当前已经采用各种国际设备及技术指南从不同角度来处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包括动植物健康的角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一些行业路径的角度等,并且已经设计出了新方案和新工具,尤其是全球外来入侵物种项目(由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公约监控中心、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者网络、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共同参与)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主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各个层面的实际区域合作和跨行业协调发展。为了应对物种入侵问题,全球入侵物种项目出版发行了《外来入侵物种全球战略》以及《高效预防和管理实践工具箱》。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4年开始生效,中国为其缔约成员国之一,公约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作为“交叉专题”加以推进。作为全球性条约,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尽可能适当地阻止引进外来物种,控制或消除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栖息地、当地物种可能构成的威胁”。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成员国大会采纳了一项特定决策和指导原则,帮助各个成员国执行这一要求。大会决议各成员国、政府及相关组织相互督促,优先考虑外来入侵物种发展战略问题,制定国家和地区发展计划,贯彻执行公约指导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