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与展望

城市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与展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只有400万,当时的贫困发生率非常小,只有22%。1992年,世界银行对城市贫困人口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估算,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城市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并不明显。这与农村贫困发生率超过 10%这一比率相比,城市贫困人口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算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发展与展望

(一)城市贫困概况

由于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国家福利项目众多,且国有企业在城市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贫困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政府关注的一项重大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只有400万,当时的贫困发生率非常小,只有22%。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自从 20世纪80年代之后就持续下降,到1989年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100万,当时的贫困发生率甚至要低于 0.4%。鉴于此,我国政府认为贫困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贫困问题之上。虽然国家实行严格的居住证制度,为生活在国家计划经济水平标准之下的城市工人提供工作、养老金、住房及医保,然而这样的行为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即使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这一差距都没能得以成功消除。1992年,世界银行对城市贫困人口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估算,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城市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并不明显。

然而,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增长逐渐进入平缓状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变,城市贫困人口与总人口所占比例不再如以前一样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反而开始逐渐上升。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企业结构的调整及大幅度的裁员导致很多工人失去了工作,因此不断上涨的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难题,政府需要对这一难题进行持续监管并制定出相应政策。

1996年,卡恩(Khan)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组数据对城市贫困人口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所占比例从1981年的20%下降到了1985年的13%,而到1991年,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与总人口数量的比例仅仅只有5%。2001年,卡恩(Khan)和瑞斯肯(Riskin)也使用收入分组数据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进行了评估,他们估计城市人口贫困率从 1988年的6.8%上升到了1995年的8.0%。以国家统计局所收集的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以及“每日一美元”贫困线标准为依据,世界银行以收入数据或者消费数据为测量标准对中国城市贫困总人口进行估算,得出的结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贫困人口与总人口之间的比例每一年都是 1%左右。这与农村贫困发生率超过 10%这一比率相比,城市贫困人口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算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然而,2001年,卡恩(Khan)和瑞斯肯(Riskin)提出观点,他们认为世界银行设定的贫困线要远远低于现实状况所反映的贫困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设定城市贫困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偏差。例如,在对城市贫困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计算居民的收入,但是在计算居民收入的这一过程中还存在有另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那就是要计算居民的非工资收益,然而人们很难对其进行估算。(www.xing528.com)

(二)估算城市贫困人口

目前由于对城市贫困人口的评判标准及其方法仅在不同调查研究中及当地政府中得到认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所以暂时还没有一套准确的数据适用于整个国家的城市贫困人口估算。

然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大量的学者提出了对于评估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见解,其中有两种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第一种观点即是基于国家民政部、国家审计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及亚洲发展银行专家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在500万~600万;第二种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之中,认为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在2010年数量超过了600万,并且如果把城市的农民工人口考虑在内的话,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应该达到了700万。近年来,中国的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