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和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推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数字经济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看,需要把握好以下特点。
(一)从生产要素看,需要积极营造适宜数据要素流通应用的基础环境
着力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每一次经济形态的启动和成长阶段,新的基础设施会大规模率先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发展形成支撑。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需要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支撑数据要素发挥作用。同时,通过融合基础设施的广泛部署支撑更多传统要素实现数字化,进而为生产要素的重构变革和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创造基础 条件。
构建合适的体制机制实现数据资源高效集聚利用。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数据具有非排他性、使用价值难以衡量、权属难以确定等新的特点。需要构建合理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保障数据要素流通,才能有效地发挥好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性作用。
(二)从社会生产看,要发挥好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优化作用
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有限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搜寻和处理成本,从而提高了既有资源与要素的配置效率。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形成的定制化生产模式,让消费者需求能够及时与生产者实现精准匹配,从而让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的转变成为可能。(www.xing528.com)
打破各类要素投入生产的时空约束,扩大生产要素供给。通过将现有的生产资料数字化,能够助力有效跨越时空的阻隔,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供给。远程办公平台让人们跨越了物理空间的阻隔,扩大了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时间的投入。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各种灵活就业让个人不必进入特定的组织就可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个体直接受市场利益驱动,能够极大地释放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客观上就是增加了知识、劳动力等更多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从治理方式看,要以数字化创新应用构建形成新手段、新机制助力形成更加高效的治理模式
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放宽事前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业经济时代,事前信息不对称性大。因此通过加强事前治理,规定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条件发生根本变化让放宽事前准入,加强事中事后治理成为可能,同时也成为促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降低。严格事前监管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被削弱。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有了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相关技术快速迭代,行业竞争格局瞬息万变,面对海量市场主体涌入,传统的“以批代管”“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已跟不上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节奏和步伐。
积极推动模式创新,加强跨部门协同,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数字经济时代,海量个体参与市场竞争,跨界竞争成为常态,平台开始具备了公共属性,治理体系正与时俱进,进行着适应性调整,呈现出新的特征。各类主体的数字化发展为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手段。同时,跨界融合成为发展常态,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成为基本特征,跨领域、跨地区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对跨部门协同配合、联合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平台作市场活动的组织者,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将平台以及平台的广泛参与者均纳入治理体系,明确责任边界,利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已经成为治理模式创新的新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