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要立足我国庞大工程师红利、市场空间广阔、资源能源供给相对充裕等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实际和需求,最大限度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强化产业全局统筹和重点推进,加速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系统梳理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现状,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体系。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突破、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促进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人才资源的带动整合作用,重点推动新兴技术与医疗卫生、农业农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带动和跃升。推动不同产业和应用场景相融合。在部分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打造若干网络经济先行示范区,持续扩大智造经济中高端市场供应的规模,大力推动生物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绿色经济应用示范空间,全面提升创意经济产品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有机融合,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
(三)打造集群发展模式
优化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结合国家区域战略,着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升集群竞争力影响力。加快引导政策、人才、资金和数据等资源要素有效集聚,打造集群快速发展所需的环境,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形成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及集群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合作。引导集群与集群之间,通过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生产经营等形式,构建产业间链式发展、区域间相互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www.xing528.com)
(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创新治理方式。进一步放宽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探索包容创新、多元参与的监管方式,破除旧管理规制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束缚。构建宽容失败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者轻装上阵、东山再起的制度体系。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探索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和基本制度规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积极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银企对接。
>>专栏 5-2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是落实国家区域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有力举措。
“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将主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领域,统筹谋划、分类指导,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部署一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在产业公共服务能力、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生态建设、财税金融支持、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按照“先行先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方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纵向链合、横向协同的能力,提升重点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有机结合的新增长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