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准确研判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方向,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一方面,基础研究不断向宇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加速进阶发展,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可能出现原创性突破。比如,随着观测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与暗能量、微观物质结构、极端条件下的奇异物理现象、复杂系统、脑科学研究等的认知将越来越深入,要加强面向世界前沿的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对宇宙结构与演化、粒子物理、地球探测、生命起源与演化、脑认知与类脑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另一方面,前沿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可能改变和丰富人类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基本认知,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要加强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和交叉研究,推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与材料、信息、医学、管理等各学科领域方向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
此外,基础和应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面向实际应用、开发全新市场的场景式研发与创新,正有力地促进着多领域技术组合,进而对基础研究形成逆向牵引,要强化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推动重要领域的共性理论突破。
(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是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关键。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必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 高点。(www.xing528.com)
从发展趋势看,战略高技术的制高点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拓进,不断开辟人类认识世界、利用资源的新疆域,太空、深远海、互联网络等已经成为战略必争之地。比如,空间站、载人航天器等战略高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广泛向金融、工业、交通、电力等行业渗透。要聚焦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空天、制造、新能源等方向,部署战略高技术研究。
在信息领域,重点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移动通信、区块链、基础软件等技术。在生物领域,重点推动分子育种与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精准医学、生物数据开发与共享等技术。在新材料领域,重点推动材料基因工程、材料素化、结构与复合材料、功能与智能材料、电子材料等技术开发。在空天领域,重点推动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先进宇航动力、空间物资利用及制造、空间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推动高性能制造、智能工厂、激光制造、增材制造、半导体制造等技术研发。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推动先进核能、先进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新型风光发电、非常规电能传输等技术突破。
(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要依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瞄准信息通信、能源、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医药等领域,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和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为实现绿色发展,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防治、废弃源头减量减害等技术。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发展绿色高效用水、智能农林业装备、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技术,加强新兴服务、创新型科研服务、科技云平台、媒体融合等技术开发和应用。为推动全社会共享技术发展成果,要加强慢性病治疗与精准医学、传染性疾病防控、新药创制、创新医疗器械、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技术研发,开发社会风险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装备等技术,发展智能建造、低碳城市能源系统、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市政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