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特征,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

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特征,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较于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更加注重由横向覆盖向纵向渗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集约高效转变,由刚性统一向智能敏捷转变,由封闭运行向开放共享转变。要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的“新”特征,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但相较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和领域有较大不同。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激发新的产业和市场需求。

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特征,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

相较于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更加注重由横向覆盖向纵向渗透转变,由规模增长向集约高效转变,由刚性统一向智能敏捷转变,由封闭运行向开放共享转变。要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的“新”特征,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

范围“新”。与传统基础设施一样,新型基础设施也向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服务,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是典型的资本密集行业。但相较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和领域有较大不同。同时,由于各类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创新、融合性创新更加活跃,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型基础设施的形态和边界不断演进拓展,范畴持续扩展延伸。比如,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又如,随着生产生活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传统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改造,实现了向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转型。再如,随着人类认知和控制力极限向深空、深海、深蓝等极限方向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由粒子物理核物理、空间与天文等传统领域,拓展到海洋、信息网络等新兴领域,形态已经由集中的“大科学装置”拓展到多设施协同、网络化布局等。

技术“新”。传统基础设施技术相对成熟,而新型基础设施更加依赖新兴技术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下,相关技术创新速度更快、迭代周期更短。比如,与新型基础设施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物联网、车联网等信息技术,大多是近十年才出现,其具体的发展运营模式和对经济社会作用方式,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又如,信息技术具有广泛通用性,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交叉融合,群体性、颠覆性突破将不断涌现,进而持续推进融合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再如,生命科学领域突飞猛进,传统生物实验室远不能满足新技术研发需求,性能卓越、系统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的蛋白质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动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极限研究手段,改变了生物医药等产业竞争 格局。(www.xing528.com)

需求“新”。新型基础设施可以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已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提供了物质支撑,社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超出了以往范畴,更加关注其带动性、引领性和赋能性。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激发新的产业和市场需求。例如,5G商用化部署将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新型工业机器人等新型终端的发展,也将使高清视频、无人机、远程手术等新型应用走向大规模普及,刺激新产业和新需求增长。又如,车联网的部署,将加速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等的发展,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革。

模式“新”。新型基础设施的参与主体、建设场景较为多元复杂,投入、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丰富多样。例如,目前5G网络主要由基础电信运营商承建,但在特定的工厂、码头、矿山等行业应用场景下,又有部分社会资本有较大承建意愿,要统筹发挥各方积极性。又如,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相对较低,社会需求旺盛,各方投资建设热情较高,因而发展出自建自营、租用自营、合作运营、他建他营等众多模式。再如,城市大数据平台等重要的新兴融合设施,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后期迭代升级非常重要,完全靠公共部门建设维护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出政府主导型、政企合作型、企业主导型等多种模式,公共部门通过资源置换、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入高科技企业参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