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改进

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改进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流动均衡,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激发流动动力。

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改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 所成。

(一)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断优化

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对高水平领军人才引进培养、中青年和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成长、优秀创新团队发展等各类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我国人才队伍规模居世界第一,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大家。2019年,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和屠呦呦等5名杰出科学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海外人才加速回流。创新创业的氛围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强了对国际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的回流,为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供了支撑。我国留学生回流加速,对外国留学生吸引力增大。鼓励地方加强引才聚才力度,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 活力。

上海市实行外籍人才居留政策试点,已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超过500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约8倍。广东省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试点以来已受理批准符合16项人才出入境政策措施条件的签证证件超千人次。北京市完善“一体运行、双管齐下、三地联动”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管理服务机制,依托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信息系统,联动津冀两地公安机关,对过境免签外国人实行全流程综合管理,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工作效果显著。

>>专栏 3-11

留学生归国创业人数屡创新高

留学归国人员是创新创业队伍的主力军,近年来创业人数一直保持增加态势,成为我国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累计283万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2/3,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人员归国潮。2019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为35.35万人。

各级海外高层人才引进服务窗口、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组织全国117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广州海交会、大连海创周、南京留交会等留学人才交流活动已经成为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桥梁。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67家。各地留学人才创业园聚焦地方产业优势,发挥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长,一大批留学人员高新科技企业在园区内实现产业化,成功迈向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前沿和市场 高端。

人才流动渠道疏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流动均衡,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激发流动动力。同时,畅通有序流动渠道,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拓展社会性流动空间,拓展基层人员发展空间,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奖励激励力度拓宽技能技术人才上升通道。

部分地方大胆试验,探索出了“事业单位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进紧缺或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编制省内统筹使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大提高了人才引进制度的灵活性,提升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为区域产业创新发展聚集了宝贵的智力资源。(www.xing528.com)

(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持续完善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旨在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

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201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旨在“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针对人才“帽子多”、标准“一刀切”、评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原则,“评用结合、谁用谁评”,论文发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为限制性指标,扭转少数人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的问题。2018年,相关部门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旨在转变科研中存在着的不当作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让科技工作者不再疲于应付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人才管理制度更能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

深化国家科技奖励制度。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在法规制度上做“加法”,在提名材料上做“减法”,实行提名制、建立定标定额评审制度、调整奖励对象等重点改革任务陆续落地实施。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重点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章程》等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专家遴选、授奖指标分配等规则办法;精简提名材料,强化客观材料佐证和诚信承诺等方面改进提名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取消填写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的硬性规定,鼓励发表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全面实行提名制以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专家和单位提名项目(人选)1 609项,较2018年增加85项;提名最高奖15人,为历年提名人数最多的一次;提名国际合作奖33人,来自19个国家,是历年人数最多、国别最广泛的一次。

【注释】

[1]欧盟15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

[2]《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18年11月8日。

[3]《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3年3月10日。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5]《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