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级新区成为带动区域改革创新的新引擎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展现产业对外合作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使国家级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覆盖全国19个省份,其中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3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2016年设立长春新区,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目前,国家级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发展成效取得显著成效。
(二)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支持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样板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截至2019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68+1家(“+1”是指苏州工业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达21家。2018年,国家高新区研发经费达7 455.7亿元,研发人员达258.4万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4.6万亿元。同年,国家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3万家,技术收入3.9万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10%以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www.xing528.com)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建设从沿海地区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拓展,成为沿海开放战略以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几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2019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国家级经开区提出了“三创新、两提升”(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下一步新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19家,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总体呈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外向型经济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万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元,占比均超过全国的1/10,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规模均占全国的1/5。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级经开区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