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融合创新,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增长迅猛,作为数字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不断凸显(见图3-13)。
图3-13 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
工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从转型进展看,我国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不断缩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创新动能不断释放。已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百个,重点平台的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突破69万台、平均工业模型数突破1 100个、平均工业App数达到2 120个。国家、省、企业三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目前已覆盖8个重点工业领域、10万余企业,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
农业数字经济渗透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在线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 975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试点示范有序开展。
服务业领域数字经济领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表现活跃,继续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技术正在不断驱动商业、支付、物流与服务全面变革,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不断成长和壮大。2019年我国网络零售总额突破10.6万亿元(见图3-14),同比增长16.5%,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77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物流配送、在线金融服务、数据资源支撑等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正在进一步重构商业生态,催生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等全新产业形态,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格局。
图3-14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专栏 3-6
数说“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一、2020年5月
17+6+62+29+26+5: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7个部门、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62个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29家金融机构、2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5个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共同帮扶中小微企业脱困纾困、转型升级。
500+300+4 000+10 000+10 000 000:首批提出500余项帮扶举措,300余项减免费服务,提供帮扶资金近 4 000亿元,开放上万项数字化转型培训课程,提供支撑1 000万家中小微企业转型的服务能力。
二、2020年7月
20 000:覆盖近2万个村庄;(www.xing528.com)
100 000:覆盖10余万所学校;
1 000 000:新增就业近100万人;
3 000 000:服务300万家中小微企业;
5 000 000:服务500多万家商户;
20 000 000:累计投放贷款超过2 000亿元;
100 000 000:上亿用户受益。
数字产业化发展稳健。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到7.1万亿元,占GDP比重7.2%。数字产业化各行业稳步发展。电信业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1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稳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2万亿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创新活跃,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拓展,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 061亿元。大数据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一大批大数据产业园相继落地,大数据产业生态加速成熟。2018年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已达4 384.5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8 070.6亿元(见图3-15)。
图3-15 大数据产业规模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
注:图中2019—2021年数据为预测数。
“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领域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极大地增进了民生福祉。
“互联网+社会服务”加速推进。互联网对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有限公共服务资源扩大供给、均衡普惠、优化质量的作用持续凸显,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必选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社会服务模式扩大了社会服务半径,增强了服务可及性。有限的社会服务资源实现了均衡分布,信息技术助力提升了社会服务质量。比如,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与医保、购药等环节联动,让偏远地区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促进医疗普惠服务。一些机构推出线上教育新模式,包括个人直播、录制授课、慕课授课,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在医疗领域,很多传统的线下医院不仅提供线上预约就诊、结果查询服务,也开通了互联网咨询、网上售药等方便群众看病的新方式。
网络助力精准脱贫。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想、新工具和新视角。我国深入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加快推进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网络扶贫工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全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推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如我国充分利用大型电商平台推广“贫困户+地方产业+电商平台”模式,不仅加强了品牌建设,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销量。2020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实现逆势增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3.2亿元,同比增长49.7%。截至2020年3月,全国农村网商已经接近1 200万家,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 000万人。
>>专栏 3-7
网络扶贫试点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扶贫办,组织江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等7个省区市,按照“上下联动、政企合作、分步递进、突出重点”的思路,开展网络扶贫试点省工作,发挥互联网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试点省紧紧围绕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优先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先导力量和驱动作用,注重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率先组织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工程,探索建立“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等,为在全国推进网络扶贫行动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 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