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多点突破、群体性跃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称“中国天眼”)竣工并投入使用(见图3-4),截至2020年3月,FAST已证实发现脉冲星118颗,其中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于2018年4月得到国际认证。
图3-4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2019年1月8日,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实验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有助于推动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在未来解决摩尔定律瓶颈问题,或将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专栏 3-1
非人灵长类模型与脑联接图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成果
2016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食蟹猴模型,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年,我国成功绘制了更精确的人脑功能分区图谱,即人类脑网络组图谱,突破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提出了“利用脑联接信息绘制脑图谱”的思想,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联接图谱,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2017年底,在国际上率先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难题,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将有力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探究众多复杂疾病机理、建立有效诊治和干预手段及新药创制带来光明 前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二)战略高技术研究有力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捷报频传,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全球系统全面建成,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见图3-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3-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图片来源: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海斗”“海翼”等一批深海装备研制成功。我国自主研发了万米级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2017年2月实现最大深度10 888米,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2017年3月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3次突破水下滑翔机的世界下潜深度纪录,最大下潜深度达6 329米,海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3个月,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动海洋观测能力的国家。
>>专栏 3-2
首次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www.xing528.com)
2017年5月,“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稳定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连续稳产60天。2020年3月,“蓝鲸2号”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并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重大装备、工程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科技创新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制造装备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于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见图3-6)。
图3-6 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图片来源:中国商飞。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于2017年6月,在京沪高铁上按时速350公里正式双向首发(见图3-7),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图3-7 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专栏 3-3
海水稻试种成功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领衔研发试验的海水稻试种成功,2019年9个区域试验种植基地的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2020年6月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植。据测算,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 000万人口。
>>专栏 3-4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