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风尚

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风尚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要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风尚

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创新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一)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要用精神激励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用事业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勇气和毅力,用荣誉引导科技人员的创新梦想和追求。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强化精神激励。要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坚持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公正透明、诚实守信、质量优先、突出功绩、宁缺毋滥,进一步增强奖励的学术性、突出导向性、提升权威性、提高公信力、彰显荣誉性。要改革完善院士制度,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 度等。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用好院士制度。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传播真理、传播真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提携后学、甘当人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要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1]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要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要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要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为千千万万创业者提供支撑,给创造活动拓展更广阔空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要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要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孵化机构,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www.xing528.com)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要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要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要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要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保障科技人员的学术 自由。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强化大众的创新意识,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要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要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要支持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坚持自律和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科研 氛围。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从事科研活动及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机构要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要发挥自律自净功能。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人员要坚守底线、严格自律。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加强科技计划全过程的科研诚信管理。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在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基地、院士增选、科技奖励、重大人才工程等工作中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强化科研诚信审核,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逐步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完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调查处理机制。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