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技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现实经济发展动力系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将创新排在发展动力的首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矛盾运行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17]其中,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自己的发展动力机制,那就是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矛盾运行。
马克思曾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都有其特殊的生长点和主导因素,在工厂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在创新高度活跃的今天,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矛盾运行呈现出重要的时代特征: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在生产中快速应用,使从事简单劳动的体力劳动者日益减少,从事产品开发、发明创造、信息服务、生产管理等复杂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日渐增多;二是社会生产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发展,社会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生产→技术→科学”和“科学→技术→生产”两种创新模式并存,且交叉融合,劳动者需求在变,生产工具也不断在变;三是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高,生产工具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矛盾运行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生产工具、劳动者等生产要素组合的可能性增多,产生新组合的速度不断加快,单纯强调某一个、几个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符。
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本质特征是通过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模式、新组织等。由于科技是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生产要素,科技创新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创新形式。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核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矛盾运行原理,又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丰富发展,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将技术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内涵(www.xing528.com)
马克思、恩格斯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作为“三大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土地、劳动力是农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是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还催生出技术、管理等多种类型的生产要素。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应用,知识总量、技术成果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资源不断产生,技术、数据与各种传统生产要素在质量上结合、数量上结合、空间上结合、时间上结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不断孕育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技术、数据资源却会越用越多。将技术、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有利于创造出可持续的增长点。比如,越来越多的个体、设备和传感器通过数字网络连接起来,目前有3 000多万联网传感器节点已经分布在交通、汽车、工业、公用事业和零售部门,且数量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生、传送、分享和访问数据的能力不断提升。种类广泛、数量庞大、产生和更新速度加剧的大数据被形象地称作“新的石油”,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时,将技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突破“发展极限论”等绝对化观点。西方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人类能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终将停滞。这种观点虽然促使人类节约资源,但它静止地看待事物,会推导出因为全球资源难以支撑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所以发展中国家不要发展了的谬论。事实上,在特定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但技术、数据却会越用越多,可以不断地突破资源限制,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知识、技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产要素理论。同时,明确要求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将极大地解放和扩大社会生产力,大大开辟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