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推进教法创新策略

积极推进教法创新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学分制运行机制,建立“云约式”教学运行制度和标准体系。理论模块实施“云约式”线上线下混合翻转式学习,学生选课后先在云端自学、云端测试,满足相应积分要求后,通过云约老师、场地等开展线下翻转教学,进而通过课程测评获得理论模块积分。

1.能力本位,搭建“云约式”新平台

目标:建成能够支撑模块化教学和“云约式”教学组织的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期内立项1个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形成有全国性影响的信息化教学成果。

建设措施:

①完善“云约式”管理平台。打通“云端”跨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约课约师、积分管理、学分制管理、课程评价、教与学行为管理为一体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和App终端。建设能够有效开展选课、选项目、选教师,实现“云约”选课的模块超市功能;建设能够有效管理教师教学计划、教案管理、教学日志、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实时采集教学签到率、互动率、作业完成率等师生的教授和学习行为的关键数据等教学管理功能;建设能够从知识、素质、技能三个维度设置标准、收集数据、提供预警信息,实施学生成长的量化积分管理的成长导航功能的智慧教学管理平台。

②制定“云约式”促学机制。创新学分制运行机制,建立“云约式”教学运行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课、证、岗转换机制,建设X证书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企业典型岗位实践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X项目发明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X项目创新获奖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等,逐步推进以证换学、以岗换学。实施分段积分制,建立积分学分转换标准,通过积分制管理学生模块式学习、学生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各培养环节,学生须获得前一模块最低积分方可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建立“云约式”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机制,利用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为课程建设、教学改进和学习成长提供数据服务,有效推进课程迭代建设、智慧教学和智能促学。

2.应用导向,建设“云端”新模式

目标:建设线上“模块超市”,推进模块化教学实施,形成学分制选课平台,构建“云约式”选课约课模式;通过三年实践,机电一体化专业“云约式”教学模式力争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

建设措施:

①建设线上“模块超市”。适应新时代学习方式,打破学习时空限制,破解校企界限壁垒,建设线上模块超市。模块超市提供模块浏览功能,能自动生成模块类型、学时、条件、积分等基本信息,帮助学生组合课程;提供购物车和订单提交功能,学生线上自选模块加入购物车,通过购物车管理所选模块,提交订单;提供订单结算功能,根据课程资源平台反馈的模块成绩折算积分,帮助学生查看该模块学习累计的积分;提供订单查看等管理功能,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订单自动生成相关教学计划,派发教学任务、生成耗材清单和安排场地。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模块实施“云约式”线上线下混合翻转式学习,学生选课后先在云端自学、云端测试,满足相应积分要求后,通过云约老师、场地等开展线下翻转教学,进而通过课程测评获得理论模块积分。实践模块实施线上约项目,学生根据线上预约的必修实践模块或X证书等实践模块,线上学习项目实践指南,通过测试后根据线下完成实践项目训练,取得相应实践模块积分。岗位实践模块实施线上约企约岗,线下实习,通过信息化系统,线上匹配学生和岗位,线下开展岗位实习。

②实施“三圈”约课。适应学生个性需求,利用学生约师、约室、约伴、约企的App应用终端,参照主流社交软件的方式,构建“学习群”“课程圈”“实习圈”,创新“云约式”约课选课方式(如图6-17所示)。(www.xing528.com)

学生以共同兴趣学习为目标,可以约伴组建学习圈,邀请专业教师作为学习导师加入,学生入校就可以入圈,导师三年陪伴,助力学生团队完成课程项目、毕业项目。按课程建设课程圈,对接学校模块超市等资源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约课B2C模式,通过课程圈学生可以选课、选项目,并落实学分制;利用“湖南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等六大行业协会等平台,建设实习圈,集聚区域机电行业企业资源,建设约企C2B模式,通过聚合学生岗位实习需求,线上匹配企业实习岗位,或根据企业发布的岗位需求,学生线上认领的方式,云端预约企业岗位实习、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商定实习相关事宜。

图6-17 三圈选课图

3.学生中心,推进“约学”新形态

任务目标:完善制作类模块的教学资源,建设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等线上导学资源,依托模块超市,完善在线发布、线上路演和评价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立项省级及以上混合式实践教学教改研究项目3个。完善创客式学习方式,建设制作项目库20个,优化“导师模式”,完善“约学”的导师支撑。

建设措施:

①构建“O2O”混合式的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制作开发导学资源。整理所有作品的设计图和三维建模图,建立作品库;分项目开发作品制作过程视频指南、关键零部件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源等,建立视频导学库;打通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和模块超市的数据接口,建立作品在线申请、线下实施、线上路演和线上评价的功能,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的手段、路径等研究,建设期内立项3个省级教改研究项目。

以制作为中心,推进创客式学习方式(如图6-18所示)。建设期内,开发真实情境的机器人、创意机电产品等制作项目20个。进一步优化“选题调研、创意构思、产品制作、优化迭代、路演分享”的教学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学习方式。在模块设计中,将机械、电子、信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融合、内化、运用和迁移。倡导知、做、思、创的统一,做到学思结合与并重。通过建设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和创新实践提升能力。

②形成“导师制”的约学常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约学的导师支撑。完善导师指导制,参照企业生产实际,设立带徒指标、项目完成率、学徒出师率等关键业绩指标,制定导师考核标准;建立小组工作制,设立团队制作目标、作品成功率、活动参与率等关键业绩指标,制定学徒出师标准。学生通过导师制完成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每个模块学习阶段均有学院和企业双导师指导,充分利用云端导学资源,课内外结合,创客工坊和实训室结合,学校实训与企业车间结合,实施项目创造制作;引导学生参加发明创新、三创竞赛和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导师制”,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实施定制化模式。

图6-18 创客式学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