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之后,2015年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人降至9.11亿人。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人口绝对值连续不断下降,人口红利的结构正在发生新的转变。同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将随着智能制造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高级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工具、产品制造上的突飞猛进而发生颠覆式的变革,从而深刻影响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当前,人口红利结构改变,传统的工业制造人才供给过剩。同时,我国工业制造仍主要集中在较低附加值的领域,劳动力队伍的知识、能力、素质亟待提高,适应新经济、新制造、新服务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和提升,不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方向上缺乏高端人才,而且在工业制造的传统领域中高技能人才也十分缺乏,制造水平、工艺、质量等方面与制造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技能工人的知识、技能、素养亟待提高。
智能制造是新的工业制造形态,其人才培养应是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策略与模式。不同于传统工科,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从数量、质量、行业、地域上均存在培养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制造行业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深度融合上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真正意义上的交叉复合培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不足的主要问题根源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未能及时构建起来。而如何发挥各自的培养特色与优势,将信息化、智能化专业教育与行业领域应用需求的专业教育融合,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长方面拓展新的路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www.xing528.com)
《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以建筑、加工制造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面临挑战,而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媒体及信息通信、教育、医疗等产业的就业率提高,总的趋势是:传统制造业就业比例明显下滑,建筑业有所上升,媒体及信息与通信产业先降后升。高职高专生就业状况与本科生就业状况相比,基本一致。从工程人才培养规模第一,到新经济、新业态引领下的产业升级,再到传统制造业的就业率下滑等,这些现象的实质原因是在现代制造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不适应。从相关数据也可以反映出,传统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到来之际,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必将发生新的实质性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