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分类理论对职业院校培养制造工匠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分类理论为智造工匠人才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智造工匠人才”这一概念是笔者根据目前提倡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而提出来的,指不仅对工作具有高度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还要适应智造产业升级,有高超的实际操作水平的能工巧匠。目前,学者们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解析并未达成共识,所以对工匠型人才具体是一种怎样规格的人才、他们具有哪些特点、他们与其他类型人才有什么联系或者区别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还是十分欠缺的。而人才分类理论能为工匠型人才这一人才类型的内涵及对它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参考依据。比如,按照以知能结构划分的人才分类理论,工匠型人才是否也具有特殊知能结构,或者工匠型人才是否也如以上四类人才一样存在不同类型呢?所以,人才分类理论为工匠型人才进一步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根据人才分类理论可以将工匠型人才定位为应用科学规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进行改造世界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工匠型人才主要突出其传统的“工匠”特色,也强调其“手工技术”与“匠心”结合的特点。虽然“匠心”难学,但手工技术还是可以不断地根据个人天赋与历练程度不同而千差万别。人才分类理论中应用型人才通常有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种,工匠型人才特点与后面两种类型联系更为紧密。显然,根据人才分类理论可以参照性地对工匠型人才性质进行划分,但具体工匠型人才层次及分层标准等相关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是直接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受教育者在职业院校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职业培训、专业实践,掌握专门职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基本理论、专门技能和劳动态度,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当职业院校各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并满足社会产业发展需求时,人力资本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其他资本配套跟进的情况下,产业便能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反之,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时,人力资本发挥不了或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