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必要的疫情防控策略,对武汉、湖北其他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分别实行了程度不同的隔离检疫措施,人员流动相应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人作为生产要素和消费主体,流动性下降必然造成经济活动的大幅度减少。从春节开始,交通、旅游、餐饮、文化等消费便受到了全面的抑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需求“三驾马车”来看,居民消费贡献率超过了40%,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了60%。因此,消费受到冲击不可避免地降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春节后的劳动力返城、到岗和复工的比率均大大低于往年同期,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到第二产业,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带来巨大的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供给侧驱动高速增长的动力减弱,潜在增长率处于下行趋势。同时,受逆全球化暗流、世界经济减速和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影响,也在需求侧形成对实际增长率的下行拉力。特别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预期2020年经济增长的减速幅度将较大。国内外经济学家根据不同假设做了多种模拟预测,综合起来,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比2019年的降低幅度,大致在0.4到0.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实际增长率可能在5.5%到5.7%之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减速将明显大于非典型性肺炎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增长即便以上述幅度减速,2020年我国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仍可预期实现。同时,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翻一番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前最需要关注的是,较大幅度的增长减速会干扰2020年就业预期目标的实现,并且,这种影响迄今为止已经显现。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保障则不能有须臾的停顿。因此,争取尽可能好的结果,就要及时开启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攻坚战的主战场。(www.xing528.com)
生产要素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中枢神经。在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靠农民工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从输出地(如中西部农村)到输入地(如沿海地区城市)的流动,更是启动经济活动的关键。近年来,城镇就业中大约40%为农民工。每年春节期间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后,事后即形成同等规模的返城流。然而,2020年春节后的这个返城流遇到严重的阻碍,没有在同期按相同的规模形成。实际上,大批农民工在输出地滞留,形成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堆积现象。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新成长劳动力不能及时签约和到职,也属于这种就业通路堵塞的现象。
打通这个堵塞亟待在中央统一部署和协调之下,根据各地疫情程度分地区、有差异地确定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方式,从全国整体来说,应该有序而迅速地恢复正常的交通、道路、物流以及人员流动,让商品、物资、人员各就其位,使生产经营逐渐进入充分运转模式。进而分类推动产品市场复苏,从消费入手带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一是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等基本生活品充分供给和价格稳定;二是鼓励新产品和服务领域发展,释放与健康生活相关消费的潜力;三是率先推动线上交易,带动线下交易,促进市场恢复活力;四是适度刺激大宗商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