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做出较为重要的贡献。然而,总体来说,这一外需因素对GDP的贡献份额并不很高,年度之间波幅却较大。每逢净出口受到世界经济不利形势冲击的时候,国内投资在弥补需求缺口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做出的反应也比较及时。相比而言,消费需求的这种作用显得平缓,却更加可持续。
例如,在2008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目的就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当时,我国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上年的10.6%骤降到2.6%,资本形成的贡献率相应从44.1%提高到53.2%。之后,净出口的贡献变成负值,资本形成的贡献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2009年达到86.5%。虽然当时出台一揽子投资计划是必要的,但是也带来后遗症,导致高负债、产能过剩,甚至高污染项目等与传统发展方式相关的现象复归。与此相反,在应对金融危机和消化前期政策遗留问题的过程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提高,呈现出势头稳定的特点并持续至今。可见,消费作用的增强不仅表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体现在平衡宏观经济需求结构的作用上面。(www.xing528.com)
在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的同时,我国经济相应从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同时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能转换。传统发展模式所具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特征,集中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上面。对于这一模式及其带来的后遗症,需要通过两种途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予以解决。首先,针对存量进行改革,旨在消除过剩产能和降低债务杠杆。其次,针对增量进行调整,利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更加平衡的“三驾马车”需求结构。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超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