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现在遇到一个难题——用什么指标去评价经济形势好还是不好?过去,我们都用增长率,符合预期的增长率就是好的。比预期的水平低,就要刺激一下,让它回归到预期水平。那么这个符合预期的增长率是什么呢?过去大家说至少不低于8%。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保8”。总的来说,学术界认为有一个潜在增长率。如果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就要让它回归,回归到潜在增长率上。一般来说,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或者在一个传统的停滞的经济体,它的潜在增长率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趋势增长率。
但是,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发生了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这个阶段性变化意味着过去一系列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都改变了。资本积累、资本的回报率、劳动力的供给、人力资本的改善速度、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所有都改变了。这些条件改变了以后,相应的潜在增长率也就发生变化。因此,似乎已经不太能够知道潜在增长率是多少,是10%,是8%,还是6%。即使各路经济学家纷纷尝试测算潜在增长率,但是每一个人、每个团队的做法都不一样,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千差万别。所以,我认为,现在已经不应该再用经济增长速度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了,因为已经很难找到依据了。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所谓的“菲利普斯取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怎么纳入呢?最好的纳入方法就是用失业率,特别是用调查失业率来评价宏观经济形势向上还是向下,以便决定要刺激还是不要刺激。但是也有宏观调控部门会置疑,说用失业率做判断指标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怎么能用滞后指标去做预先调控的依据呢?(www.xing528.com)
为什么宏观调控部门说失业率是滞后指标呢?我就查了查,发现通常人们确实说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相对于滞后指标,有先行指标,还有同步指标。但是,失业率什么时候滞后过?谁说它是滞后的呢?主要是美国人说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为什么?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美国经济遇到了一个麻烦,叫作“无就业复苏”。每次经济危机以后,要复苏的时候,经济回归了,但是失业率没有降下来。因此,在美国,失业率就变成了滞后指标。此外,失业率是先行指标、滞后指标还是同步指标,大多数情况下是市场界人士的看法,也就是说是投资人的看法,不应该是宏观调控部门的看法。事实上,很多投资界人士在实务活动中已经放弃这种看法。不管怎么说,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从增长速度转向失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