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非文明互鉴:历史与未来的交汇

中非文明互鉴:历史与未来的交汇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双方交往的重要内容,更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友谊和合作,也为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发展提供动力。在长期的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和艺术创造中,非洲各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国家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中非文明互鉴:历史与未来的交汇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双方交往的重要内容,更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友谊和合作,也为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发展提供动力。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产业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经济活动、社会实践艺术创造中,非洲各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明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内在基因。对拥有这种文明的国家来说,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复兴的自信之基和动力之源。对合作伙伴或者愿意施以援手的国家和机构来说,任何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乃至国际援助,都必须建立在对合作伙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规范等文明遗产有足够的了解、尊重和善用的基础上。

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并在经济上实行掠夺,在文化上造成巨大的破坏,使非洲这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大陆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一度成为贫穷和落后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国家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尝试进行援助。然而,正如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伊斯特利在谈到世界贫困现状时所说,世界上的穷人面临着两大悲剧:第一个悲剧尽人皆知,即全球有数亿人处于极度贫困,亟待获得发展援助;而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第二个悲剧是,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确实投入了大量的援助资金,长期以来却收效甚微。(www.xing528.com)

存在第二个“伊斯特利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前殖民主义国家,常常不懂得尊重非洲人民的文化和自尊,甚至有时还以吉卜林式的傲慢实施此类行动,不顾援助对象的现实国情,一厢情愿地推行由陌生人——西方专家们炮制出来的减贫计划。对于任何国家、区域、社区、家庭和个人来说,贫困永远是具体的和个案的,由独特的诸种因素或其组合所造成。因此,不能期望在万里之外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成就出来的专家、项目官员和慈善活动者能够识别、理解从而解决特殊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从根本上来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四个自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养料和实践动力所在。中国人民遭受过长期的物质和文化压迫,懂得自身的文明传承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因而也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善于学习和汲取其他文明的有益价值。这为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保障了这种合作不受任何风雨的阻挡,不为任何恶意的离间或无意的误解所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