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把处理好人口问题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针对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别实施了相应的人口及相关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体制建设和政策调整。
首先,自1980年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根据人口形势的变化这一政策也不断得到调整。事实上,把实施了长达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简单理解为“独生子女”政策并不准确。在现实中,演进到2010年前后,生育政策大致上形成了一孩、一孩半、二孩和三孩等政策并存的格局。2014年起全国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从2016年开始,全面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二孩政策。进一步调整,固然要适时推动生育政策向实行自主生育转变,更重要的是配合生育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共服务供给,解除年轻夫妇生育和养育孩子的后顾之忧。
其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普遍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和基金中央调剂,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2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下一步需要在扩大和稳定覆盖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基本保障水平。(www.xing528.com)
第三,适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常态,通过政策扶助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把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取向从消极应对型转向积极应对型;以稳定劳动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突破口,释放老年人的消费能量,特别是关注老年人群体的消费需求,研究其重要且具有独特性的消费特点,提高其消费的便利性;通过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最后,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平常心态。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是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一种必然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跟得上老龄化的步调,经济就能持续增长,与老龄化相关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这就要求一方面,把经济增长转换到生产率驱动的轨道上;另一方面,把老龄化因素转化为生产率提高的红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